无机-有机复合型插层防晒材料的制备及紫外吸收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g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滑石作为新型无机功能材料的研究已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将有机紫外吸收剂插入到LDHs层间,制备出一类具有新型结构的有机/无机复合型防晒材料。本文将PDMABA (对二甲氨基苯甲酸)、UV-T (2-苯基苯并咪唑-5-磺酸),以它们的阴离子形式嵌入到ZnAl-LDHs层间,对所得到样品的紫外吸收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样品对UV-B和UV-C段的波长有良好的吸收性能,而且具有很强的化学稳定性。
其他文献
以三维阴离子磷酸铝AlPO-CJB2 的合成体系为研究对象,用粉末XRD 和NMR 等表征技术,对经离心分离和原位冷冻干燥分离的固体和液体样品进行了详细表征,结合理论模拟以及我们新近提出的研究无机微孔晶体材料形成机理的新思路[1-2],研究了AlPO-CJB2 的晶化过程。
近年来,一维配位聚合物材料,一方面由于其结构新颖多变,另一方面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首次合成了一个一维萘二酰亚胺银配位聚合物P1,晶体结构显示,二酰亚胺中的氮原子和银配位,这是一种非常新颖的配位模式.对其反应机理的研究表明,中间体双核银2,在过量的氨水存在条件下,分步形成配合物P1.我们对配合物P1和2进行了充分的表征,并测定了其导电性质.
近年来,基于超分子π 共轭材料的研究吸引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我们合成了两个新的含噻吩基-2-三氮唑的具有线型和V 型构型的桥连配体L1 和L2,利用这两种配体合成出2 个Ag(I)配位聚合物,它们具有无限一维链(1D)的分子结构,化学式依次为[Ag(L1)(NO3)]n (1) 和 [Ag(L2)(NO3)]n (2).值得一提的是,配合物1 和2 的粉末压片固体电导率较自由配体L1 和L2 分别
类水滑石又称层状金属氢氧化物,是由层间阴离子及带正电荷层板通过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层间水分子与层板之间氢键作用而成的一种层状无机功能材料.通式可表示为M(Ⅱ)1-xM(Ⅲ)x(OH)2]x+Ax/nn-·mH2O,其中,M(Ⅱ)为二价金属离子;M(Ⅲ)为三价金属离子;A 是价数为-n 的阴离子;x 是M(Ⅲ)与[M(Ⅲ)+ M(Ⅱ)]的摩尔比;m 是水合水数.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gFe-LDH,
配位聚合物具有丰富多样的结构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其复杂的拓扑结构涉及到构型的结点和连接方式,是近年来配位化学家们研究的热点[1-2]。本文利用亚甲基双羟萘酸配体及端基含氮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了多个具有新型的四连接的结构的配位聚合物。这些结构表现出多种有趣的穿插结构[3]。
超分子异构是指相同的分子构建单元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网络结构,往往与温度、溶剂、配体的构型等因素有关,是超分子化学和晶体工程的很活跃的领域之一[1]。我们以硝酸锌和亚甲基双羟萘酸及双(甲基咪唑)苯在不同温度下反应,得到三个具有螺旋结构的超分子异构体。有趣的是,低温下的动力学产物可以通过升高温度转变为高温的热力学产物[2]。
以2-肼基吡啶和乙酰乙酸乙酯及其它起始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合成了两个三齿吡唑啉酮衍生配体(HL11-吡啶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5-酮;HL2 1-苯基-3-甲基-4-(2-吡啶甲酰基)吡唑啉-5-酮),用红外、核磁、质谱和元素分析对配体进行表征;1H-核磁表明,配体1和配体2在氘代氯仿中以二酮的形式存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研究表明两种新型吡唑啉配体能够与镧系金属形成配位
有机锡配合物是非铂类金属抗肿瘤药物领域的研究热点,理论计算表明锡配合物结构将对其抗肿瘤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异烟肼(抗结核药物)与4-N,N-二羟乙基苯甲醛反应得到席夫碱化合物(INSB),INSB与MeSnCl3配位得到Sn(INSB)MeCl3.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数据显示其具有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构型,Sn(iv)与配体的O=C-N-N=C基团发生{O,N}配位后,双键位移使得其结构变为O-C
硼酸盐化合物由于多样的结构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目前,对于金属硼酸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和过渡金属上[2],尽管已有很多硼酸盐被报道,但对过渡金属配合物为模板剂的硼酸盐和金属硼酸盐的研究,目前还较少.本文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例以锌配合物为模板剂的硼酸盐[Zn(C4N3H13)2][B5O6(OH)4]2.
本文研究了硼酸镁晶须合成原料六水氯化镁、硼酸、氯化钠以及三种原料按合成的最佳配比而制成的混合物料的热分析,并利用XRD对不同温度的烧结块进行鉴定,结果有助于对硼酸镁晶须形成过程的分析探讨和合成硼酸镁晶须工艺条件的选择。实验结果表明硼酸镁晶须的形成遵循溶解析出机理,合成硼酸镁晶须的最佳条件为8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