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治疗致上消化道损伤原因分析与应对略策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材之路论坛暨“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与临床药学实践”国家级继教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ong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指导临床权衡对待抗血小板治疗药物与其导致的消化道事件的获益与风险及减少消化道事件的发生。方法:分析抗血小板治疗致上消化道事件的机制,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结果: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可减低抗血小板治疗致上消化道事件风险.结论:抗血小板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显著减少了心脑血管疾病及外周血管病变导致的严重后果。但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上消化道事件,需要心血管医生引起重视,认真评估消化道出血风险,权衡利弊,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一例伴有冠心病和中度肾功能不全的老年结肠癌患者化疗方案的选择,既可兼顾化疗提高生存期的效果,又能避免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和肾脏毒性.方法:临床药师对该患者化疗方案提出药学干预建议,协助临床医师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结果:药师干预有效,最终未发生明显肾毒性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在抗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发挥作用,可以保证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肺癌合并肺栓塞、肺部感染患者治疗的药学监护意义.方法:临床药师通过文献检索、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参与了1例肺癌合并肺栓塞并伴有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对化疗、抗凝、抗感染等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与医生一起权衡利弊的制定了治疗方案.在抗凝方案的制定、抗感染药物方案的调整、化疗药的剂量及预处理方法上提出了建议,使存在治疗矛盾的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结论:通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针对伪膜性肠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方法:临床药师通过结合1例伪膜性肠炎合并腹腔感染的典型案例,就伪膜性肠炎的诊断及合并感染时的抗菌药选择查阅大量文献及相关指南,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积极开展药学监护.结果:年龄≥60岁、使用抗菌药物时间≥10d、使用抗菌药物种类≥2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住院时间大于10d、既往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患者与伪膜性肠炎的发生
1例64岁男性晚期转移性直肠癌患者,因入院时同时伴有肝功能异常及低钾血症,查血钾为2.58mmol/L,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mg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2g保肝治疗,同时给予KCl4.16g纠正低钾血症,补钾治疗10天后复查血钾为2.80mmol/L,仍是中度缺钾,临床药师对可能引起血钾紊乱的因素,包括饮食、既往患慢性疾病的种类、有无肾病史、其他电解质紊乱情况、补钾治疗方案、合并使用排钾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一例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病例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实践方式.方法:对一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的病例,根据己掌握的药物知识和查阅到的相关文献和指南资料,对其甲氨蝶呤使用剂量,亚叶酸钙解救时间、剂量及给药时间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对用药提出合理建议,对患者用药及其生活方式、饮食等方面
低钾血症是临床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常见于肺癌、消化道肿瘤及中枢神经肿瘤等.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因全身状况较差,化疗反应较重,进食较差,易引起不同程度的低钾症状.本文通过分析笔者在临床所遇到的病例,对补钾的方式和剂量进行探讨,寻找临床药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切入点,协助临床更加有效地纠正低钾血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目的:通过对某三甲医院门诊处方的3次抽样点评,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干预和跟踪管理,逐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8月-2010年11月16个科室794例门诊处方作为干预前研究资料,按照有关规定对其进行初评和终评,并将结果反馈至所在科室的处方医师,进行有效干预.再随机抽取2011年9-12月(第一次干预后)及2014年4月(第二次干预后)相同16个科室的800例处方作为干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呼吸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情况,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该院呼吸科2012年上半年、2013年上半年、2014年上半年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对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微生物送检率等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同时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抽取该院呼吸科同时段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90份,对患者年龄、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疗程、细菌培养情况和抗菌疗效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呼吸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患者抗感染治疗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6月份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病历进行检索,筛选出符合糖尿病足诊断的60例住院病历.设计表格,调查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细菌谱、药物敏感性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糖尿病足合并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9种致病菌.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95%,共应用抗生素7种,排前三位的是左氧氟沙星、头孢替安、头孢西丁,联合用药24例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保障肝硬化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继发性腹膜炎患者的治疗,分别从抗病毒药物、利尿药及自发性腹膜炎抗菌药物选择等方面实施全程药学监护,提出药学建议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结果:通过药学监护,明显提高了肝硬化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及安全有效性,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避免再次发生.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协同临床医生优化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