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体会

来源 :2013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boy1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棘手的并发症,治疗周期长,费用高,难度大,病死率较高。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较长、再次手术、放置各种植入材料、后颅窝手术、术后脑脊液漏、术后引流管的放置过久、合并糖尿病及开放性颅脑损伤等。治疗:1、静脉用药,若病原菌明确,选择针对病原菌敏感抗生素。若病原菌不明确,选择广谱抗生素,兼顾G阳性和G阴性,笔者认为以G阳性多见。2、每日腰穿或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腰大池引流量控制在200~300 ml。3、去除病因,如脑脊液漏、术中植入材料,应手术进行相应处理。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 对颅脑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急诊室救治现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方法 以2009年衢州地区颅脑创伤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年龄、性别、致伤原因、致伤日期和时间、现场急救、伤员转运方式、受伤-急诊专科救治时间、受伤-首次头颅检查时间、急诊室急救现状和治疗结果 等冈素进行分析。结果 (1)青壮年男性是急性颅脑创伤的高发人群;(2)交通事故是致伤的主要因素,厂矿企业相关性损伤发生率明显增高。(3)专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AQP-4)在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方法 对27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对术中取得的挫伤水肿脑组织(损伤组)和颞极减压获得的相对正常脑组织(对照组)进行AQP-4的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实验组各时间段挫伤水肿脑组织AQP-4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损伤24h后周围水肿脑组织中的AQP4含量显著升高.结论 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形成和
会议
目的 总结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早期诊断及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2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临床表现、梗塞部位、原发脑损伤等情况,采用不同治疗方法 ,其中单纯内科保守治疗65例、去骨瓣减压手术17例。结果 伤后6个月按GOS评分死亡5例,植物生存6例,重残8例,中残19例,良好44例。结论 外伤性脑梗塞并不少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动态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
目的:探讨序贯式减压法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血肿清除术中并发急性脑膨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8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受伤机制、临床表现、CT扫描结果 ,总结单纯性脑膨出(即无明显迟发血肿形成)的原因。结果 按GOS标准,治疗后6个月评定治疗结果 ,恢复良好0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脑组织缺血、缺氧和低血压、长时间脑疝、严重脑挫裂伤是颅脑损伤术中单纯性急
目的 探讨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治疗老年患者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2004年至2013年我科共收治颅脑外伤后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患者19例,伤后3天以后复查头颅CT发现具备手术指证,在全麻下行钻孔外引流术,残余血肿行尿激酶液化清除。结果 术后3-7天,血肿清除率>80%,存活18例,死亡1例。术后6个月GOS评分:5分11例,4分4例,3分3例,1分1例。结论 老年人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如病
会议
目的:评价中两医结合辩证分期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将13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6分≤GCS≤8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66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辩证分为早、中、后三期,分别予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生麦注射液静滴治疗,对照组66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近期和远期疗效:近期疗效包括肺部感染及高热发生例数、脑水肿程度、苏醒时间(肺部感染及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