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马古1井的欠平衡钻井技术

来源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4年钻井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技术开发新进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4665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介绍了欠平衡钻井技术及其应用范围,同时结合辽河油田马古1井欠平衡钻井实施情况,介绍了欠平衡钻井专用设备的配套,钻井工艺技术要点,欠平衡量计算、欠平衡压井工艺技术等,欠平衡操作规程和安全钻井技术措施。辽河油田马古1井在实施欠平衡钻井井段,欠平衡火炬一直连续点火,表明辽河油田欠平衡钻井技术初步走向成熟,为今后辽河油田古潜山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证。
其他文献
本论文利用井壁稳定集成技术对西江油田钻成的世界上第一口超大位移水平井的井壁稳定性进行了评估,通过对孔隙压力、地应力、地层强度特性的系统分析,结合测井资料处理作出了该油田安全泥浆密度窗口,并成功地应用于指导该井合理泥浆密度的确定及井身结构设计。西江24-1油田井壁稳定性评估结果推翻了国际权威研究机构得出的在西江24-1油田井斜角大于45°将不能保持井壁稳定的结论,为成功钻成西江24-1油田超大水平位
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通过大量的理论及实验研究,成功地解决了常规MTC耐酸性腐蚀能力不足、90℃左右强度发展不好、90℃左右固化体在半月内自行脆裂的问题,并研制出适于新疆油田多种泥浆体系、多种泥浆密度、多种MTC密度的配套MTC处理剂,开发出密度从1.2~2.6g/cm3可调、综合工程性能良好的新型MTC固井液体系。
在油气井固井作业中,水泥浆的高失水和油井水泥水化凝固过程中存在体积收缩,是造成水泥环与地层及套管之间胶结质量差,引发油气水窜,导致固井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新的膨胀防窜作用机制认为,防窜水泥浆体系必须同时具有塑性体膨胀、硬化体膨胀和低滤失特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水泥浆体积收缩和脱水失重造成的地下流体窜流及因水泥环胶结不良而形成的环空微间隙。为此,优选新型晶体生长的膨胀材料,研制出一种新型微膨胀水泥体
在研究套管钻井套管柱与井壁接触压力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套管钻井先导性试验工艺参数确定了接触压力范围,用MM型材料磨损实验机对J55钢级套管与典型岩石(砂岩、花岗岩)的滑动磨损情况进行试验研究,所用介质分别是自来水、自来水加润滑剂、泥浆、泥浆加润滑剂四种。通过试验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减磨减阻技术方法,并且其试验结果为预测套管钻井完钻后套管柱的抗挤、抗拉、抗内压强度特性和剩余寿命等奠定了数据基础。
本文对我国套管柱强度设计需要解决的四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建议方案:①应当区别套管柱的两种工作状态,分别确定外载荷并进行强度设计;②轴向应力的计算不再使用压力面积法,改用浮力系数法;③组合载荷下的强度设计不再使用塑性椭圆理论,改用有效应力圆理论;④利用现有的API套管抗挤强度数据,经过转换,得到与上述改变相适用的有效轴向力等于零的抗挤强度。
实践表明,井底流场的适当脉动,或对钻头施加适当的周期性冲击作用力,都有助于提高钻头在深部地层的破岩钻进效率。综合水力脉冲和冲击振动钻井两类技术的优势,所发展的水力脉冲诱发井下振动钻井技术,即是利用水力脉冲直接诱发钻头机械振动,改善钻头与井底附近岩石的受力状况,从而有效提高钻井速度的一种新型钻井技术。经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具有效果显著、易于实现、结构简单、对钻头和地层的适应性强且不影响钻具结构等特点,
泥页岩井壁稳定问题在世界许多油田都存在,至今一直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在假定泥页岩为线弹性体的条件下,建立了均匀地应力作用下泥页岩水化后井眼周围应力分布的计算模型。对该模型利用差分方法进行了求解,并编制了Windows应用程序,该程序可计算出泥页岩水化后井眼周围岩石的含水量分布、井眼周围的应力分布及井壁坍塌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所得结论,对于解决泥页岩地层的井壁失稳问题具有较
欠平衡钻井过程中井壁稳定与否是保证欠平衡钻井成功的关键,本文利用多孔弹性介质力学及岩石力学理论,建立了欠平衡钻井过程中保持井壁稳定及控制井喷的极限钻井压差的计算模式,提出了欠平衡钻井合理压差的确定原则。最后,论文结合石南4井区的地应力参数及地层强度参数,对石南4井区欠平衡钻井极限压差进行了计算,并据此分析了在该区进行欠平衡钻井的可行性。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理论结果与工程实际十分吻合,说明了模型的正确
四川盆地碳酸岩裂缝性气藏勘探开发主要分布在川(渝)东北部地区20余县,勘探面积近6×104km2,大部分为高陡构造,由于复杂的构造应力作用,倾角变化大,钻遇断层、裂缝、溶洞多,井漏频繁,井漏的深度从表层到3000m,漏层地层压力梯度大多低于静水柱压力,采用了多种堵漏治漏方法和措施,效果并不理想,严重制约了钻井工程进度,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东安1井、罗家3井、天东89井等井因溶洞和长段低压漏失处理无效
根据对微泡沫理论模型的分析,室内合成出了微泡沫发泡剂MF-1,该剂抗温能力>150℃,抗盐能力达到了10%,抗油能力达到了15%,抗钙能力达到了5000mg/L。研制出了性能良好的微泡沫钻井液配方,对其结构进行了显微分析。该钻井液密度在O.6~0.95g/cm3范围内可调,体系稳定性良好。通过锦45-15-26C井的现场应用证实,该钻井液在整个钻进过程中性能稳定,泡沫细小,泥浆泵上水正常,微泡沫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