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鄱阳湖地区城市气象灾害影响的分析--以南昌为例

来源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sotan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南昌市1953-2012年气候资料,分析城镇化对鄱阳湖地区城市气象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a来,由于城镇化进程下垫面的改变和城市居民活动,城市地面蒸发少,空气相对湿度低,细颗粒气溶胶浓度的增加,导致雷暴日数、大雾日效逐渐减少,雷暴强度、霾日数逐渐增多;由于城市快速发展导致暴雨日致下降,但是受城市热岛环流等影响,城市的短时强降水频数增加,且暴雨强度也较大;地表粗糙度的提升使得地面摩擦力增大,导致大风日数呈减小趋势,但狭管效应使得城市局地风灾严重;城镇化过程中既产生升温作用,也存在一定的降温效应,使得高温日的年际变化差异比较大,极端高温减少.
其他文献
本文对扬子克拉通西缘的钾质花岗质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岩石为石英二长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斑状结构,斑晶为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和少量石英,基质为细粒长英质矿物。二长花岗斑岩,斑状结构,斑晶为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基质为细粒长英质矿物。这些岩石的SiO2含量为66.02%-71.43%,MgO为0.66-1.12%、Cr为21.4-33
对中祁连东段代表性样品的锆石做了U-PbLA-ICP-MS定年,分别获得了青城山岩体两个样品加权平均年龄430.0±4.1Ma,420.2±2.4Ma,以及通渭地区两期侵位年龄440.5±2.5Ma,229.8±1.5Ma。地球化学上,青城山岩体为偏铝质和富钾钙碱性岩类,高SiO2(70.56~75.65wr.%),富钾(K20/Na2O介于0.7~1.5),轻稀土富集(LaN/YbN介于13.6
本文选择了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宝积山古生代花岗闪长岩与其MMES为研究对象为例,探讨MMES与host的相互关系、岩石成因及源区。宝积山花岗闪长岩和暗色包体的形成机制可能为:在北祁连古大洋的闭合后,祁连-柴达木地块和阿拉善地块发生碰撞,俯冲残余的北祁连洋壳和陆源沉积物在角闪岩相部分熔融形成了基性安山质岩浆。该岩浆在上过过程中形成了上、下两个岩浆房,下部岩浆发生了以角闪石为主的结晶分异形成了具有高SiO
会议
为了更好地了解含水熔体与橄榄岩反应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地幔中斜方辉石岩的成因,采用反应偶技术,在活塞-圆筒式高温高压装置上进行一系列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含水玄武质熔体与二辉橄榄岩反应的实验。含水熔体与橄榄岩反应初期,初始熔体中的H2O组分率先渗入橄榄岩,含水不一致熔融产生富SiO2熔体和贫辉石的方辉橄榄岩。该熔体与初始熔体混合使后者的SiO2含量升高。此过程中H20的重新分配(由初始熔体到混合熔体)使
本文对锡铁山地体中的一套石英脉、寄主岩石(退变榴辉岩)和寄主岩石的围岩片麻岩中分离出的锆石进行了原位U-Pb年龄、O和Lu-Hf同位素的研究。石英脉中具自形振荡环带的锆石有高的U,Li,Th,Nb,Ta和REEs含量,其形成时间为442±6Ma,与超高压变质时间一致。此类锆石很可能形成自近超高压变质峰期条件下的流体。这些振荡环带的锆石有着与围岩片麻岩相似的Lu-Hf同位素组成,但是其O同位素介于片
会议
应用HYSPLIT模式结合近年来观测资料,针对江阴市空气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江阴市空气质量的关键,且近年来其浓度有降低的趋势;夏季较其他季节大气污染指数明显偏低,且出现持续性大气污染或突发性重度大气污染的概率较低.降水对污染物的清除作用和风对污染物的输送、扩散作用是影响空气质量状况的重要因素,大气污染多发生在相对湿度50%至90%之间;秸秆燃烧产生的大量可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