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供水系统节电运行措施

来源 :第七届中国钢铁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jiren_rub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介绍了宣钢东区供水系统现状,为降低电耗,保证水源供水系统节电运行,在深挖设备潜力,加强技改技措和运行管理等方面采取的几点措施,取得了明显的节电效果,并提出了几点节电运行的建议。
其他文献
结合鞍钢二炼钢厂北区生产超低碳IF钢和冷轧硅钢现状,本文重点研究了RH精炼处理脱碳、氧含量和夹杂物控制等问题,为确定合理的RH冶炼超低碳钢工艺参数以及防止钢液增碳提供了方向,研究成果对于提高RH精炼效率以及提高钢水洁净度具有重要意义。经工艺改进后,目前,鞍钢大批量生产IF钢坯中[C] 含量可稳定在小于0.003%,平均在0.0021%左右。
为了解决转炉冶炼高碳钢去磷、保碳、提温三者难以同时实现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优化工艺,总结出了“双控双调”的操作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使留碳命中率提高,磷的控制稳定,并使高碳钢冶炼合格率从原来的63.6%提高到84.7%。
转炉补炉后第一炉钢,由于加入了大量的补炉料,补炉第一炉后成渣过程和转炉渣的成分发生变化,造成转炉终点磷偏高。本文分析了转炉补炉第一炉脱磷工艺,并通过调整补炉第一炉轻烧白云石的加入量、化渣剂的加入量、初期成渣温度进行脱磷工艺的优化和改进。实践表明,通过降低轻烧白云石的加入量、增加化渣剂的加入量可以有效降低炉渣中(MgO)的含量,提高熔渣流动性及氧化性,通过减少废钢加入量,调整了初期成渣的温度,促进化
本文针对某炼钢厂180 t LF钢包炉建立数学物理模型,对其钢液混匀现象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模拟钢包混匀计算,研究了底吹气位置对混匀时间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底吹位置及加料位置。根据底吹气量对混匀时间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LF搅拌制度。
根据钢液热平衡原理,综合考虑吹氧情况、合金添加情况、真空室及钢包状况等多种因素,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算法以及实际生产数据,建立了RH-TB精炼过程钢水温度预报模型。针对120炉超低碳IF钢种的RH- TB处理过程,在过程有一次测温的前提下,温度模型离线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偏差在± 5℃以内的比例达到了 85%以上;利用Microson Visual Basic.net程序设计软件以及Microsoft S
本文对2008年宝钢转炉有效底吹风口的维护技术展开分析,提出在底吹风口良好状况下控制炉底厚度波动是提高底吹风口寿命的关键,从操作角度通过提高溅渣护炉技术和风口挂渣作业等,实现有效底吹风口的较长寿命。
本文结合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提钒炼钢厂工艺条件,在选择合理的脱氧工艺的基础上,通过采取转炉出钢过程预精炼、LF“白渣”精炼、RH真空处理、连铸保护浇注等针对性技术措施,并在炉后平台、LF炉精炼及钙处理过程采用适宜的吹氩模式,使20crMoH铸坯中的T[O]控制在15×10-4%以内,平均为11.8×10-4%。
高炉渣热能利用与蒸汽循环法渣处理工艺采用高炉渣水淬产生蒸汽,再通过风机循环蒸汽的办法冷却渣,即高炉渣一半靠水淬,一半靠循环蒸汽进行冷却的又一种新的渣处理工艺方法。由于水、蒸汽的比热容值大,水汽化过程焙热多,因此该工艺方法比现有的水冷渣工艺节水,比现有的专利空气冷却渣工艺节电、经济效益高。该工艺仅用一台设备,将高炉渣粒化、高炉渣输出,实现高炉渣热转化为高压过热蒸汽,满足发电等实际需求。该工艺设备简单
介绍了Consteel电炉余热回收特点,并根据不同的温度和含尘研制了光管-翅片管-热管式余热锅炉,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结构合理、热稳定性好、检修维护方便,并给出现场测试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光管 -翅片管-热管式余热锅炉在Consteel电炉余热回收即回收了烟气显热又减少环境污染,有着良好的推广前景。
以钢铁企业生产现状为基础,建立基础数据厍,运用系统节能理论和分析方法,建立能源分析、评价系统模型,运用VB、Matlab、数据库语言开发能耗计算、分析及辅助决策等模块,建立了钢铁企业能源消耗及辅助分析平台,对钢铁企业不同生产预案进行能耗计算、分析,为生产运行和能源管理提供辅助决策的依据。通过对实际钢铁企业不同生产方案的能耗进行分析、评估,证实该平台可用于指导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