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高频载波通道测试装置上位机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g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出在研的电力线高频载波通道测试装置上位机软件的系统分析和设计,重点阐述以分层的思想进行软件总体设计以及各层的具体实现过程,并探讨关于MSComm控件的串口通信实现方法、基于MSACCESS的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以及借助OLE(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Automation 技术实现Borland C++ Builder 与MS Word的融合。实际工程运行表明,该软件功能适用,运行可靠。
其他文献
针对输电系统和配电系统量测类型多样性及传统状态估计算法的不足,作者讨论并发展了一种基于等效电流量测变换的状态估计及坏数据检测与辨识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对量测系统的实际量测进行等效电流量测变换,并根据误差传播理论改变相应的量测权值而推导出来的。它不仅保留了传统状态估计算法的快速解耦特性,并在无任何假设的情况下实现了雅可比矩阵的完全常数化,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快速有效,并能有效地处理不良数据,能较好地应
电缆一架空线混合线路故障定位对于保障城市供电可靠性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端故障信息的高压混合线路测距算法,该方法利用输电线路首末端电压电流工频量分段递推,通过搜索两端线路沿线电压曲线交点来确定故障点位置,并讨论了伪根的鉴别方法,进而针对双端数据不同步、不同采样频率、不同过渡电阻等各种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测距精度高,且不要求线路两端数据同步,不受线路两端系统阻抗和
在丰水期,水火电系统的调峰任务基本上由火电机组承担,水电机组仅承担基荷以避免弃水调峰损失,这使得水火电系统的调峰任务很重。以水火电系统丰水期的调峰问题为研究背景,提出了机组调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将影响机组调峰能力的各项因素合理描述、综合起来全面反映其调峰能力;建立了综合考虑系统调峰任务、各机组调峰能力、各机组上网电量的机组调峰能力激励机制数学模型。结合西北电网的仿真计算,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机组
由于谐波问题日益严重以及电能质量日趋重要,因此谐波治理非常关键。但是,由于电网负荷组成复杂,难以准确找到谐波源所在的位置;电能质量监测点在全网分布不够,非线形负荷分布在很多节点上,难以进行谐波就地补偿。而且,电网经常运行在三相不对称的状态,给谐波治理带来更大的难度。这里,提出谐波异地并联补偿的算法,来解决敏感负荷的电压畸变问题。经算例验证,该异地并联补偿算法在补偿点有较好的谐波抑制效果,算法简单,
提出以“基于最小路的故障扩散法”为算法基础的配电网可靠性实用分析软件的设计。首先介绍配电网建模的数据结构设计,再以此数据结构为基础,利用Visual Basic中的TreeView控件生成表示配电网络的树。由于转供和线路容量越限校核影响节点分类,因此先求出转供通道和需切除的负荷,在此基础上把树分成三种类型的节点,再分别以不同的公式计算三种节点的可靠性指标,同时算出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提出应用遗传算法(GA)和模拟退火(SA)优化Elman 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其特点是模型简单、运算效率高,并具有较好的全局最优性能,从而很好的克服了传统BP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的缺陷。文中还比较了Elman网络和BP网络结构的建模效果,仿真实验证明了利用遗传 和模拟退火算法优化的Elman神经网络具有动态特性好、逼近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说明Elman网络是一种新颖、可靠的负荷预测方法
本文介绍了PLC(可编程控制器)在模拟小水电厂设计中的应用。详细讨论了采用可编程控制器在模拟系统中实现:故障模拟、事故报警、遥信等功能。叙述了整个控制部分硬件电路的组成和软件程序的设计。该模拟实验系统操作简单灵活,可以方便地修改各种实验参数。文中提出的设计方案已成功实现于模拟小水电系统,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对提高实验水平和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现场总线的供用电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介绍了系统的组成、技术特性、 参数计算方法等,该系统提高了电力制造行业的自动化水平,具有很好的可靠性、通用性和用户可操作性。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和小波-神经网络技术对电能质量进行辨识的方法。首先对各种电能质 量信号进行时域和幅值分析,将在幅值上有显著特征的短期电能质量扰动信号识别出来;再对其余的信号进行小波变换,提取与信号频域相关的特征量来表征不同电能质量信号。将这些特征量作为神经网络(ANN)的输入可以实现电能质量的辨识。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互独立的机电暂态程序或者电磁暂态程序由于各自的局限性,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电力系统对仿真技术的要求,混合仿真技术为该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本文对电力系统混合仿真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且重点阐述了接口位置选择、等值电路形式和数据交互方式等核心问题。最后指出在混合实时仿真中电磁暂态侧与实际物理装置相连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