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咸宁市博物馆古民居展陈为例

来源 :2017年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咸宁市古民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鄂南先祖农耕时代的社会生活,蕴藏着厚重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为更好传承发展古民居文化,咸宁市博物馆需对古民居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并围绕古民居开展各类社教活动,开发有关古民居文创产品等,这对延续城市文脉、留住人们乡愁,弘扬咸宁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咸宁区域文化内涵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古武昌,系指今天的湖北省鄂州市,该市古名武昌,为三国初年孙权称吴王的王都,也是孙吴建国后的第一个都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市配合各项工程建设,发掘了数千座三国六朝时期的古墓葬,出土各类文物近两万件,其中六朝青瓷器多达3600余件.文章通过对古武昌青瓷文物的造型特征、品种类别、制作技法与施釉方法,鄂州青瓷花纹装饰工艺所反映的古武昌青瓷文物以及借助丰富的馆藏青瓷文物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较
汉川马口窑生产的陶器在工艺造型、胎釉纹饰上独树一帜,显现别样的艺术美,被陶艺界公认为"中国民窑之首".马口窑与麻城蔡家山和蕲春管家窑被誉为"湖北三盛"享誉全国.马口陶器具有极高的美术价值和研究古代民风民俗的历史价值.本文论述了省级非遗项目汉川马口陶器艺术特性,阐述其技艺特质和内涵,并通过对马口陶器保护工作的梳理和反思,寻求保护工作路径,以期更好地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长期以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积极探索展陈工作,立足于馆藏资源,坚持原创展览,在传承中寻求创新,制作出一系列富有创意、主题鲜明的展览,努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博物馆是国家重要的社会教育基地之一,藏品是其一切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充分挖掘博物馆藏品的信息资源,做好展示启迪功能,研究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培养高素质的工作队伍,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发展.
博物馆陈列展览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具有诸多优势.通过设定恰当的叙述体系、运用多样化的展陈形式,展览空间成为了观众感受体验传统文化、与传统对话的公共场域.为使传统文化更能为观众理解和接纳,陈列展览应当基于观众的观展需求设定叙述体系、搭建文本框架、设置展览项目、揭示藏品内涵,从而最大限度地表现文物和故事背后的历史文化传统,完成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
为了让公众了解与认识盘龙城的历史文化,武汉博物馆在湖北省博物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大力支持下,推出《南土遗珍——商代盘龙城遗址出土文物特展》,该展首次将盘龙城出土文物集中呈现,使公众得以第一次近距离、全方位地感受"武汉城市之根"的文化魅力.
历史类博物馆中,尤其近代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对文化传统的尊重,首先表现在对历史事实的尊重上。很多时候,无法百分之百还原历史场景,但呈现给观众的复原陈列,自应有历史依据,在陈列布展设计中,力求贴近历史事实。1926-1927年,代行国民政府职权的武汉临时联席会议大多数在汉口南洋大楼三楼召开,武汉国民政府也在此成立.20世纪80年代在此布置了复原陈列和《武汉国民政府史迹陈列》,为了适应广大观众
地方博物馆是展示地方文化特色及文化交流的场所,中国书画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应该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及建设航空大都市的契机,利用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资源,恢复举办书画展览,展出富有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全面介绍中国书画的相关知识,提高市民的艺术修养及文化素质,发挥博物馆传播优秀文化的主导作用.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的基本方式,也是开展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更是观众接受历史文化知识教育的最为直观形式.因此,临时展览的常办常新,对于博物馆吸引观众,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本文以宜昌博物馆新馆展陈"远古西陵"为例,再现了宜昌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