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监护室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和β-内酰胺酶研究

来源 :第七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两岸三地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3597957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院内感染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外科重症监护室是院内感染重灾区,为探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选择2001年7月至2004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监护室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49株非重复Pa,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提取β-内酰胺酶进行三维水解试验及等电聚焦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酶活性;用PCR扩增IMP、VIM金属酶基因;用Western-blot分析外膜蛋白0prD<,2>表达水平。结果发现受检49株Pa均对4种或4种以上抗生素耐药,表现为多重耐药,将Pa对亚胺培南MIC≥8μg/mL,归为耐药组,MIC≤4μg/mL归为敏感组,则8株对亚胺培南敏感,4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耐药组34株菌产AmpC酶,其中8株同时产ESBLs酶,2株单一产ESBLs,未筛选出产金属酶菌株;以参照菌PaO1酶活性(0.043umol/min.mg)为参考,耐药组除Pa8、Pa10、pa40、Pa414株菌菌酶活性在PaO1的5倍以下,其余菌株酶活性均在PaO1的10倍以上;敏感组酶活性除Pa42外,酶活性均是PaO1的5倍以下,亚胺培南耐药组酶活性(74.32±53.42)与亚胺培南敏感组酶活性(8.7±16.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等电点从5.4~9.3不等。为使各菌株间外膜蛋白具有可比性,外膜孔蛋白OprD<,2>的表达水平以各菌株整合密度值(IDV)与参照菌PaO1相对应值的比表示,比值<1.0为OprD<,2>低表达株,>1.0为正常表达株,缺失株OprD<,2>值以0表示。发现对亚胺培南敏感组均正常表达OprD<,2>,耐药组OprD<,2>表达均降低或缺失(23株OprD<,2>缺失,18株降低)。OprD<,2>相对表达量(0.20±0.27)与敏感组(3.10±2.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未扩增出IMP、VIM金属酶基因。由此可见外膜蛋白OprD<,2>表达降低或缺失以及高活性AmpC酶是本院外科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与IMP、VIM金属酶关系不大。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分析北京朝阳医院某病区8名住院病人出现以腹泻、呕吐等为主要症状的群发性急性胃肠炎的原因。方法: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现场调查,现场采样用于检测诺如病毒及常见肠道致病菌。结果:在采集的8份样本中,其中4份检出诺如病毒,阳性率为50%。结论:这是一起在北京地区发生的与诺如病毒相关的群发性急性胃肠炎。由于诺如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并且很难控制,这一报道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以防诺如病毒在北京的暴
报道1例消化链球菌、脆弱类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患者为一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以及Ⅱ型糖尿病的中年女性,因臀部窦道感染加重入院。初诊考虑白色念珠菌感染,给予大扶康治疗一周无明显好转。后切开腹部脓肿作厌氧菌培养,发现消化链球菌和脆弱类杆菌感染,加用灭滴灵一周后,病人情况好转出院。
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老年人作为一个多基础疾病且免疫力低下的群体,其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为此,我们前瞻性地研究了住院的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的病原谱分布状况,旨在为老年患者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经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5月底在华西医院住院的109例HIV-Ab初筛阳性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IV女性感染患者比例逐年上升,性接触传播占24.8%,血液传播占11.0%,静脉吸毒占8.3%。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80.7%)、消瘦(56.0%)、咳
我省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对苛养菌或少见菌的分离鉴定水平普遍比较低,而近年来这些细菌引起的各类感染有增加的趋势,已经成为临床感染标本中重要病原菌之一,为提高我省各实验室苛养(或疑难)细菌的分离鉴定水平,我们在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中注重发放一些苛养(或疑难)细菌。通过这种形式的督导,我省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对苛养菌的分离鉴定水平明显提高。这项活动今后将更加深入。
目的: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46株粘滑口腔球菌进行系统鉴定,试图建立一种简便的鉴定粘滑口腔球菌的方法,并了解其对临床常用的10种抗生素的耐药特性。方法:常规方法分离菌株,对分离株进行系统的生化鉴定,同时采用K-B法对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进行检测,参考最新NCCLS标准中葡萄球菌的药敏判断标准进行判断。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246株粘滑口腔球菌,该菌菌落大多牢固粘附于血琼脂平板上,灰白色、不溶血,镜下多
目的:研究从患儿颌下淋巴结穿刺脓液中分离的纯G+棒状样杆菌的生物学地位。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细菌,并做生化反应。提取细菌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目的基因并测序。结果:分离菌的一般生物学特性与生化反应与藤黄短小杆菌基本相同,16S rRNA基因长1387bp,与藤黄短小杆菌16S rRNA基因相似度达99.7%。结论:通过生化反应和16S rRNA基因的序
目的:探讨梅毒与艾滋病病毒(HIV)检测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从而了解住院患者梅毒与艾滋病感染状况及流行特征。方法: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PA)、酶联免疫吸附试(TP-ELISA)、ELISA法HIV(1+2)抗体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对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3月-2007年3月8630例住院患者,年龄8时-80岁其中男性4700例
目的:评价ARDRA和blaOXA-51-like基因在不动杆菌鉴定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6年北京协和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不动杆菌属细菌40株,表型鉴定后用PCR方法扩增bla基因,同时进行扩增性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即ARDRA。结果:表型鉴定结果与ARDRA分子鉴定结果进行对比,符合率仅为45%,鲍曼不动杆菌bla基因扩增阳性率100%,不动杆菌属其它种blaOXA-51-li
目的:评价含64μg/mL头孢噻肟的Chromogenic产色琼脂在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中的作用。方法:以CLSI推荐的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产ESBLs菌株结果为标准,评价含头孢噻肟Chromogenic产色琼脂在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菌株鉴定采用API条。结果:在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260株大肠埃希菌和28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CLSI推荐的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产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