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YAG脉冲激光作用AZ91D镁合金表面纳米薄膜制备

来源 :2007两岸三地博士生NBIC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ping121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Nd∶YAG脉冲激光表面处理AZ91D镁合金,在其表面形成50~300 nm的纳米结构薄膜.不同激光能量在AZ91D镁合金表面作用可获得纳米或亚微米薄膜.当较低的激光能量0.45~0.6J作用时,镁合金表面微熔在表面形成50~120nm的薄膜;较高的激光能量0.8~1.2 J作用时,镁合金表面有较深层的熔化,形成200~300nm的小球状亚微米薄膜.在激光作用过程中镁合金纳米薄膜的形成机制是激光作用AZ91D镁合金表面的快速固化速率使表面重熔获得均匀精细的表面结构.通过对激光作用热环境的数值模拟估算出表面温度变化和冷却速率,说明了AZ91D镁合金表面纳米和亚微米薄膜的形成过程.X射线分析可知不同激光能量作用后所得薄膜相组成基本与原始镁合金相组成相同,即由α-Mg和β-Mg17Al12组成.
其他文献
为提高介质损耗角的测量精度,深入剖析了传统正交滤波测量法误差来源,指出其主要误差在于高次谐波分量对基波分量的干扰,基于此引入了全相位数据预处理措施用于改进传统正交滤波法的传输性能,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全相位预处理措施抑制谱泄漏的优势。并在VC6.0集成开发环境对算法给予了软件实现。仿真结果表明:全相位测量法算法复杂度低,其测量精度比传统测量方法高3个数量级。因而所提出的全相位测量方法将在改进
数字墨水表达式分割是识别的前提,但是自动分割结果可能出现各种错误,需要人工校正。为了实现高效人机交互,需要对数字墨水表达式分割结果(包括符号和关系提取结果)进行可视化。针对符号提取结果可视化,提出了根据符号自身尺寸和邻近符号重叠程度来自适应选择矩形框、放缩矩形框和凸包的方法,它组合了已有方法的优点。针对关系提取结果可视化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层次结构的多色连线关系可视化方法,实现了能够呈现出表达式的所
阐述了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观瞄仪器光点装表精度检测中的一种新应用。该应用主要通过滤波去噪、边缘提取等方法实现图像预处理,再利用投影法和模板匹配法分别对分划和光点实现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光点装表精度检测,实现了观瞄仪器检测的自动化。
提出了一种山脉的真实感红外纹理模拟方法,从纹理结构建模和红外辐射建模两方面开展研究。分析自然界真实山脉的地形、地貌特征,对其纹理骨架-山脊进行数学描述,在此基础上构建山脊的平面组合形态,完成山脉纹理结构建模。山脉红外辐射建模时重点考虑地形起伏对表面辐射特性的影响,在通用的温度场求解模型中引入地形因子。将已求解的起伏地表的红外辐射数据映射到图像纹理结构中。山体平面形态为辐射能量场到图像平面的映射提供
为研发加速度存储记录仪设计了系统构架结构。采用低功耗、四通道、16位500ksps、电荷再分布式高速加转换器AD7654,及FRAM存储器M28W640结合C8051F340SOC片上系统的结构,设计非易失性存储模块和A/D转换接口电路,并通过工作时序分析给出AD中断服务程序。此构架技术研究对同类系统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针对导向矢量失配导致的传统自适应波束形成性能严重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子空间投影的最差性能最优(WCPOSP)算法,与最差性能最优(WCPO)算法相比,该算法对任意未知的导向矢量失配具有更好的稳健性,而且对导向矢量误差上界参数设置不敏感。该方法通过将优化模型表述成二阶锥规划(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SOCP)的形式,利用高效的内点方法求取最优数值解,得到相应
在前驱物溶液为酸性条件下,利用水热方法,通过控制对表面活性剂P123(EO20PO70EO20)的添加,我们成功制备出具有花状和轮胎/螺旋状的Bi2WO6超结构.在550℃条件下煅烧4小时后,这些超结构的形貌基本保持不变.在可见光照下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实验结果表明,Bi2WO6超结构的形貌和结构对其光催化活性具有很大的影响.煅烧后的花状Bi2WO6超结构具有最高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能在60分钟可
以二氧化硅和1-氧代-4-氯甲基-1-磷杂-2,6,7-三氧杂双环[2.2.2]辛烷为前驱体,四甲基氢氧化铵为催化剂反应得到具有高度对称结构的1-氧代-4-羟甲基-1-磷杂-2,6,7-三氧杂双环[2.2.2]辛烷取代倍半硅氧烷,并研究了H2O/Si和N(CH3)4+/Si对产率的影响,当H2O/Si=45.5(摩尔比),N(CH3)4+/Si (≥1)(摩尔比)时,产物的收率最好.通过FTIR,
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方法成功合成了一种新颖的碟型γ-二氧化锰纳米六方片状结构,该方法以硝酸锰为锰源,氯酸钠作为氧化剂,无需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或有机模板。该种纳米六方片边缘长度约250nm,厚度只有几十个纳米。作者使用了各种技术手段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并通过跟踪产品在不同反应阶段的结晶情况和形貌,提出了该种新颖纳米六方片可能的形成机理。另外,使用了超导量子干涉仪磁强计对产品的磁性进行了研究,表明其在
通过共聚和接枝的方法,可以将功能性基团引入聚丙烯腈基体材料,从而提供活性反应位点,或改善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拓宽聚丙烯腈材料的应用范围。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功能性丙烯腈共聚物制备成纳米纤维材料,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可以在酶固定化、分子识别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