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PCR定量检测研究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iu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对大豆中所含转基因成分进行了定量测定.采用双链DNA SYBR Green I结合染料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扩增编码大豆凝集素的内参照lec基因和编码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中的外源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基因,绘制lec和CaMV35s基因扩增的循环数-拷贝数标准曲线图,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样品中的转基因含量;同时作重现性和熔解曲线分析.结果表明,lec和CaMV35s基因标准曲线方程线性好,R<2>值分别达到0.9997和0.9992.不同转基因含量的标准及模拟大豆样品定量结果显示,实测值与实际值较接近,相对偏差5 ~11﹪.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方法可用于定量测定大豆样品中所含的转基因比例.
其他文献
根据国际基因库(GenBank)上公布的3株IBV全基因组序列,经多重比较后设计20对引物,用RT-PCR方法对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SAIB株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段扩增,并将扩增产物分别插入到pMD18-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JM.用PCR方法鉴定带有阳性重组质粒的菌落,并对阳性重组质粒中插入的片段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SAIB株全基因组被成功的分段克隆到pMD1
本实验建立生殖细胞-体细胞体外无血清共培养模型,研究了激素和内分泌干扰物对培养的鸡胚生殖细胞增殖和发育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
应用猪瘟正向间接血凝实验,检测了闽西地区规模化猪场1126份血清中的猪瘟抗体水平,猪瘟血清抗体水平≤1:8的有267份,免疫合格率为76.3﹪.哺乳仔猪检测107份,猪瘟血清抗体水平≤1:8的有34份,免疫合格率为68﹪.断奶仔猪检测333头份,猪瘟血清抗体水平≤1:8的有123份,免疫合格率为63﹪,育肥猪检测349份,猪瘟血清抗体水平≤1:8的有94份,免疫合格率为72﹪.母猪检测312头份,
为了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良肉羊品种培育我国肉羊新品种(品系),天津市蓟县波尔山羊繁育中心、天津市瑞金种羊场于2002年引进波尔山羊种公羊,采用人工授精方法配种本场的奶山羊,培育成为波尔山羊F代繁殖母羊.本文系统地记录F代母羊的生长发育和体型外貌,为合理地利用优良的肉羊品种资源提供基础数据.
选用3头体况良好、体重相近(350±50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和回肠末端瘘管的利木赞×鲁西黄牛杂交一代阉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设计,测定不同氮硫比水平下,不同铜水平对各消化段干物质消失率和胃区ADF及NDF消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氮硫化不同时,不同的铜水平对各消化段干物质的消失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氮硫化为10.73和7.24时,10mg/kg日粮铜
本文以去皮大豆粕、玉米蛋白粉、鱼粉、肉粉为蛋白源,采用酶解法制备了蛋白水解物(包含多肽、寡肽和小肽)为早期隔离断奶仔猪提供营养源.
采用应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6只健康固始鸡快羽系的腺胃、十二指肠、空回肠、盲肠和直肠肠粘膜的表面.结果表明:腺胃粘膜向腺胃腔内隆凸形成许多高矮不等、大小不同的锥形乳头,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顶端呈大小相近的球状冠,表面布满球形微突;十二指肠、空回肠和直肠肠粘膜表面的肠绒毛形态多呈指状,且排列较为紧密;空回肠肠绒毛排列呈人字形;十二指肠、直肠肠绒毛排列无方向性;盲肠在低倍镜下表面有皱折
本试验选择在固始县优质、无污染的草场,对固始鸡纯系、父母代、商品代、罗曼蛋公鸡和艾维茵肉鸡进行生态放养,研究了同期放养与笼养对不同鸡种屠体性状的影响,为探索不同鸡种的放养模式,深入研究我国地方鸡种的耐粗饲性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生长周龄(4,8,12,16周龄)固始鸡肌纤维类型的研究,探讨家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肌纤维类型的变化规律,为家禽的育种和优质肉鸡标准的制定提供可资参考的组织学理论依据.
传统的畜牧业利润低,本文从畜牧业为生化制药提供原料、利用生物技术进行高附加值畜禽产品(如蛋黄抗体)开发以及转基因畜禽生物反应器等三个方面讨论了利用生物制药提升畜牧业的思路.结合以上领域的研究进展,从生物制药的常规和高科技两个方面,对农业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