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研究生教育外部评估机制的探讨

来源 :全国第八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外部评估的重要性,并详细分析了国外研究生教育的评估机制。从政策与法规保障、政府角色与评估主体、反馈与激励制度三个层面,深入探讨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外部评估的运作机制,并对外部评估程序与方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纵观王昭君一生,她经历了离家、进宫、出塞、再嫁四次人生波折,从香溪河畔到汉宫再到塞外,绵延至千里万里。在她出塞之前,她只是走了当时每一个女子都有可能经历的人生之路,但出塞以至于从胡俗的再嫁,那就不是每一个女子可遇的生活了。尤其是在礼法森严、国势渐衰的西汉时期,仔细审视王昭君的一生,就不难感受到一个弱女子在严酷的封建礼制和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渴望爱情,追求自由,奋力抗争的艰辛、委屈、痛苦与卓绝。而在
@@王昭君作为一名良家女子,从民间选为宫女,后又以汉家公主身份出嫁漠北,为汉匈民族的团结和友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这件事本身不仅充满传奇色彩,而且让人产生许多回味同联想。不止今人如此,连古人也无不发出“灵珠产无种,白云出无根,亦如彼姝子,生此遐陋村”的感慨。追根溯源,“良家子”何以得来,从历史中可窥见一斑。
昭君文化在王昭君的出生地、安息地有着明显不同的传播方式--内蒙草原的万马奔腾和江南橘乡的春雨无声。一个地域的文化既源自盘古自然地理条件的栽培,也成于千载人文历史年轮的缠绕。它对当地的生活习惯甚至对外交流方式等等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在塞外草原上,几千年来屡屡风起云涌,时时金戈铁马,发生过许多惊心动魄的重大历史事件,因此“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的大气磅礴是草原政治、草原军事、草原文化在当代的必然反映。鄂
@@王昭君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皇宫中的一位普通女性,出于偶然被汉元帝选中,赐与匈奴单于和亲。和亲一事在封建社会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为汉唐时期)屡见不鲜,历代和亲的汉地女子,多为出身高贵的皇家贵胄。然而能被历代骚人墨客反复吟咏不绝于笔的和亲女性,普通宫女出身的王昭君可谓独树一帜。
当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及社会快速发展,传统的精英教育体制下的高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需求,发展与大众高等教育相配匹的、多方协同保障质量的新制度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如何规避和化解大众化阶段因发展失控、失序、失衡所导致的质量危机,就成为整个社会、政府和高校共同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相关资料分析与梳
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数量的急剧增加,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与数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并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同步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已成为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政府、社会及研究生培养单位作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主体,担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只有三方共同参与,才能建立和谐的内外部质量保障机制,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研究生教育正经历从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型发展转变的任务。实现这一转变就需要打破传统培养方式的惯性,确立新的培养目标,并建立可靠的外部质量监督机制加以保障和推动。但外部质量监督机制建设需要有效地解决研究生培养的内隐质量不易检测的问题。科学地解答这一问题是外部质量监督机制建设成功的关键。
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实质上是对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监控与反馈,与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通过分析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阐释了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主体及其职责以及相互关系和影响,提出了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健全评估政策法规,让社会评价机构独立行使职权;加强质量评估理论研究,为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架立与社会联系的桥梁等加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种类的不断增加,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突显。加快外部质量评估体系建设作为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文章认为外部质量评估体系建设首先要积极发展外部质量评估机构;其次通过创新外部质量评估手段和相关管理机制,构建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等完善外部质量评估相关管理机制;最后要加快建设外部质量评估的保障体系,如外部质量保障的法律法规建设、信息化建设等。
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与评估是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从我国国情和文化现状出发,通过研究美、英、日这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总结提出我国研究生外部质量保障与评估工作中需要借鉴之处,以期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扎实有效地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