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野中的课程结构变革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人民教育出版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102169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的课程结构在不断地发生着变革。以社会学的视角对变革中的课程设置主体、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和各学科的课时量进行研究,可以为未来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逐步开设体现了地方和学校的课程权力有所提升,综合课程的普遍设立也有利于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其课程权力。但社会和教育制度、文化以及教育者本身等因素的制约,使“法定”的权力在课程实践中被压抑和虚化。在各学科的课时量方面,语文和数学等高地位学科的课时量在逐步下降,外语、自然科学等学科的课时量有所提升。课时量的提升意味着这些学科的学科地位的“改善”。学科地位及其变化也对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产生着影响。
其他文献
当今时代,伴随实践主导形态的转换,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促进学生这种实践能力的发展,需要以“用中学”重建知识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用中学”是旨在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知识学习方式,其过程体现了学习者将公共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观念和行动,进而实现自身社会化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学习者实现着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双向建构。
本文分析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需要,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的现状予以积极反思,提出今后教师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以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知识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话教学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对话教学尚无一个明确的定义,作者在研读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精神层面对对话教学进行分析,阐述对话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探索语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勇于打破“一切服从应试”的一统天下,更新教学理念,突破旧的教育教学体制,课堂教学活动勇于拓展创新,开拓几块挑战应试教学、超越应试教学的“实验田”。以扩展阅读突破僵化的语文教材,以调动发言突破被动的学习观念,以自由表达突破陈旧的应试作文,以主动学习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
“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的形成,不仅仅是教学策略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的把握问题,以及教师教学思想的问题。因此,树立课程意识,明确课程目标,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理清教学一般规律,进而以课程的视野改变教学。告别“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要明确课程目标;把握阅读教学任务;理清阅读教学基本思路;在教学中做到“四个结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实现课内外语文资源的有效整合。
笔者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区重新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区解决问题。提出了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究者,应让学生在预习中点燃自主探究的火花;在游戏中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在实践中体验自主探究的方法,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就基础教育而言,主要涉及提高基础教育普及程度、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深化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加强基础教育的督导评估等几个方面。本文就提高当前基础教育的质量问题,从调整培养目标、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以及改革评价制度和升学制度等方面进行若干思考和探索。
中小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值得关注。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表现出两个主要特征:学生能投入学习,课堂活动体现出深广性;了解提问的类型可以提高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提问可以分为思维层次由低到高的六个类型:识记型、理解型、运用型、分析型、评价型和创造型;有效提问的主要策略有两个:由使能目标生成核心提问,通过变换提问类型达成高效提问。
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是人们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产生的学习观念上的重大转变,是通过自身的行为、理解、感悟摸索出的一条正确的课程教学改革之路,是未来学习化社会真正形成的关键。经过十年的课程改革,学习方式确实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要持续下去却显得困难重重,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文化的障碍。从文化的视角探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学习方式的内涵,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搞清楚学习方式变革的动力缺乏的原因,更好地指导我们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在中小学开设社会实践课程。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从理论到实践,从课程计划之外到进入课程计划,从形式上、设置上混乱到有序、有计划,从“第二课堂”到必修课程,经历了一个漫长探索实践过程。社会实践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增强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所以,必须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实践课程顺利开设,以实现素质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