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间隙感染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5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分析23例病人经微创一期病灶清除、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3-2014.3 收治的胸、腰椎椎间隙感染病人共23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52.5岁,随访至少二年.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VAS、ODI及SF-36进行评分,并查ESR和CRP.其中结核杆菌感染5例,化脓性感染18例.胸椎间隙感染2例,腰椎间隙感染21例.
其他文献
目的 统计分析影响甲状腺肿瘤全麻术后恢复质量的因素,改善术后恢复质量 方法 对244 例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与术后并发症综合性相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学评价。
目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患者术前顶椎区位置与融合节段选择对术后矫形疗效影响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我院并完成选择性融合矫形手术的Lenke A/B AIS女性患者117例,根据顶椎上下融合节段数目的不同,(钱邦平, 2009 #2912)将患者分为上端融合节段较少组(A组
目的:椎弓根膨胀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胸腰椎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16年7月对20例骨质疏松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膨胀钉棒系统内固定,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46岁~68岁,平均年龄为57岁。其中合并脊髓损伤15例,通过术前术后拍X片、CT片、MRI片,测量椎体高度恢复率、椎管横切面面积,结合骨质疏松程度,对其进行分析评定,对比椎体术前术后的高度和椎管容积的恢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中是否能够提供更合适的麻醉深度和更加平稳的血流动力学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0 例,美国麻醉师学(ASA)分级Ⅱ~Ⅲ级,年龄60~75 岁,心功能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 组,分别为丙泊酚组(P 组),依托咪酯组(E 组),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组(DE 组),右美托咪定联合丙
目的 氢吗啡酮是目前癌症疼痛控制领域较为新颖治疗药物之一,目前阶段对其在癌症爆发痛中治疗的疗效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为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拟通过本研究,探索氢吗啡酮在阿片类药物耐受患者爆发痛时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手段,从而进一步提高癌痛病人的生存质量。
Introduction: Tibiofibular open fractu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amiliar in our daily life, external fixator is alway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it.In this article, we would like to compare the
目的:小切口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骨折疗效观察疗效分析.方法: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来临,患者因骨质疏松摔伤致粗隆骨折现象发病率较高.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针对老年人粗隆骨折采用闭合撬拨复位,手法复位,小切口(3cm)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患者61例,本组男性36人,女性25人;左侧29例,右侧32例;年龄最大97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72岁.伤后手术时间1-6d,平均3.5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手术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脊柱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严重脊柱侧凸胸左弯患者20例.平均年龄16.5岁,男8例,女12例,术前冠状面Cobb角 90°~ 160°,对比分析术前及术后2年随访心脏多普勒超声参数.结果:本研究共入选患者共20例,患者术前侧凸Cobb角为114°~ 162°胸椎后凸角为21°~54°,术后侧凸
[目的] 比较传统ACDF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A组)与ROI-C自锁式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B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我科2012年6月~2015年5月期间42例颈前路椎间融合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传统钛板组:20例,ROI-C组:25例)。评价指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症状改善率、术后影像学改变、术后吞咽困难评估。
目的:在体外环境下同时下调细胞中Noggin基因和增加BMP14基因,观察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ADSCs )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慢病毒载体将Noggin shRNA 和 BMP14基因共同转染大鼠 ADSCs ,并进行成骨诱导。分别于3、7、14天三个时间点,采用 Realtime-PCR技术检测BMP14及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并结合茜素红S染色法鉴定其成骨分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