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贝母苷甲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瘤和Lewis肺癌转移的研究

来源 :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db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Maxim.) Franquet]是一种传统中药.我们以前的研究结果已证实从土贝母块茎中分离得到的土贝母苷甲有强抗肿瘤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土贝母苷甲对小鼠B16黑色素瘤(B16)和Lewis肺癌(LLC)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裸BALB/c小鼠B16实验转移和裸BALB/c小鼠LLC自发转移模型研究土贝母苷甲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土贝母苷甲对转移相关基因CD44v6、ErbB-2和nm23-H1表达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低于全身中毒水平剂量的土贝母苷甲明显减少接种B16细胞小鼠的肺重和肺转移灶数量,而对小鼠的健康和活力无明显影响;土贝母苷甲(2、3mg/kd/d×14)和环磷酰胺(50mg/kd/w×2)对B16细胞肺转移的抑制率分别为68.8%、82.8%和49.1%.土贝母苷甲治疗组小鼠LLC原发肿瘤的平均瘤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土贝母苷甲(2、3mg/kd/d×14)和环磷酰胺(50mg/kd/w×2)治疗组小鼠的肝转移抑制率分别为46.3%、52.0%和54.7%.土贝母苷甲显著下调促转移基因CD44v6和ErbB-2的表达,上调抑转移基因nm23-H1的表达.结论:土贝母苷甲对小鼠B16的实验性转移和LLC的自发性转移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土贝母苷甲对肿瘤转移的这种抑制作用与其抑制原发肿瘤生长,下调促转移基因CD44v6和ErbB-2和上调抑转移基因nm23-H1的表达有关, 提示土贝母苷甲是一个阻止癌扩散和转移的候补化合物.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作者对凯息平口服液中的生物碱进行了化学鉴别,对方中黄芪、白花蛇舌草、山豆根、浙贝母、三七和人参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为控制本品的质量提供依据.
会议
会议
目的:紫杉醇(paclitaxel)是从太平洋杉树Taxus brevifolia 提取分离的天然双萜紫杉烷类抗癌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导管素的聚合,促进微管双聚体装配成微管,并致使微管超稳定而抑制微管网动力学重组,最终使细胞增殖停止在有丝分裂期的G2/M阶段,其独特的抗癌机制和确切疗效,已成为迄今发现的最具有应用价值的抗癌药物之一.由于紫杉醇口服几乎不吸收,现临床应用的紫杉醇注射液(商品名为泰
目的:考察胸腺五肽在不同pH、缓冲盐及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建立了胸腺五肽的HPLC检测方法,采用C18柱,流动相50mmol/L 磷酸二氢钾(pH7.0)-甲醇(85:1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75nm.通过长期和加速试验,检测胸腺五肽在一定条件下的含量变化.结果:37℃和60℃时,胸腺五肽在两种缓冲溶液中的稳定性随着pH值下降而下降.在相同pH条件下,胸腺五肽在磷酸缓冲液中降解
中药调配是保证临床疗效的桥梁,是一项复杂细致﹑责任心强﹑技术水平相应要求较高的工作.除了为患者提供所需的药物之外,也是保证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一环.严格把好调配关,为提高临床疗效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将工作中一些实践体会简述,包括,一、审查处方配伍是否合理,二、鉴定中药的品种是否正确,三、配中药药注意炮制要求,四、核定每种中药的用量是否合理。
目的:观察苦豆子总碱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的外周血和结肠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Tregs)CD4+CD25+、CD8+CD2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数字表法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5-氨基水杨酸组400mg/kg、苦豆子总碱高、中、低剂量组(60mg/kg、30mg/kg、15mg/kg),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制备结肠炎大鼠模型.第2天开始用苦豆子总碱灌胃,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