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与分析

来源 :第三届(2012)全国架空输电线路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t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击是引起输电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高压输电线路由于直击雷引起的线路跳闸率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雷绕过避雷线直击相导线(绕击)和雷击杆塔塔顶(反击)两种情况。绕击情况采用电气几何模型,借助暴露距离进行计算;反击情况采用IEEEflash程序的基本原理,通过计算绝缘子串两端雷击过电压来计算线路跳闸率。应用上述方法,对河北南部地区一条220kV同塔双回线路的雷击跳闸率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提高线路耐雷水平应采取的措施。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目前复合绝缘子的运行状况,根据复合绝缘子在不同时期的制造水平、结构、工艺等方面存在差异,结合运行环境、运行年限、地理环境的不同,在典型地区进行抽样,并从电气、机械、理化等方面开展抽样试验,全面地掌握各类产品的运行性能。通过重点分析影响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综合提出复合绝缘子老化性能评价判据。
圆柱体在风流中当雷诺数适当时,会在柱体后生成卡门涡街,产生的脱落风力使得柱体产生横风向涡激振动。输电杆塔、变电架构等的某些大长细比圆柱状杆件都较易发生这种涡激风振,影响结构安全。本文针对输电线路钢管塔、绝缘子串的涡激风振,分析振动产生的原因,并给出防治方案。
相间间隔棒是抑制输电线路舞动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结构也越来越复杂,随之而来的输电线路导线舞动呈现增多趋势,防舞动相间间隔棒的使用量也逐年增加,由此带来问题也是随之递增。文章通过总结我国输电线路上发生的多起相间间隔棒故障实例,从其故障特点入手,对导致相间间隔棒故障的各种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相间间隔棒的结构、设计和运行等方面入手,提出了相间间隔棒的一些改进措施。
随着深圳供电局输电线路越来越多,传统人工巡视方式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效率低,且不能及时发现或消除线路设备缺陷。2010年9月,南方电网“输电线路直升飞机精细化巡视技术研究应用”科技项目首次引进香港中华电力公司的直升机精细化巡视技术。在2011年大运会举办前,采用直升机精细化巡视方式,对500kV岭深甲、乙线等19条重点涉大线路进行了直升机精细化巡视,利用直升机的灵活机动性,借助高科技的精密
针对2009—2010年宝鸡电网出现110kV-330kv线路导线舞动并造成线路跳闸现象,通过收集学习国内关于防舞动资料文献,分析总结了舞动产生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可能危害,结合宝鸡电网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防舞动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为本地区输电线路今后防舞动治理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输电线路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传统的GIS系统难以全面展现并及时更新地形、地貌、周边环境等地理信息,本文提出利用Google Earth软件建立输电线路三维模型,在卫星地图中进行延布,并对模型挂接输电线路台账资料,为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提供了信息化、可视化应用。
绝缘子在长期的运行中承受强电场、雷电冲击电流、工频电弧电流作用,承受长期工作荷载、综合荷载及导线舞动等机械力的作用,导致绝缘子的使用寿命降低,通过对吉林省输电线路绝缘子运行状况调查及绝缘子抽检工作,总结吉林省输电线路绝缘子使用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绝缘子运行管理建议。
规程中架空导线额定容量往往是在恶劣气象条件下考虑的保守值γ,线路传输能力从而受到限制。本文初步分析了架空导线热平衡关系,并以LJG-240/30导线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加载不同阶跃电流不同时长的四组实验,分析了其暂态温升过程。表明导线加载阶跃电流时温度达到基本稳定所需时间约为30min,导线隐含容量为原额定值的18%,运行中短时超负荷不会导致线路温度过高,满足安全要求。
介绍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曲靖局自2010年来更换云广±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绝缘子耐张整串方法,总结更换经验,供特高压直流线路检修维护和带电作业参考与借鉴。
本文提出应用有限元-模拟电荷混合法计算高压输电线周围建筑物及其邻近区域中的电场,采用的模型中考虑了高压输电线和建筑材料绝缘特性,能较为准确地计算实际建筑物内及其周围工频电场的分布情况。通过对空间中有建筑物和无建筑物时同样位置的电场强度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压输电线附近的建筑物会改变空间电场的分布,与无建筑物的情况相比较,在建筑物四周电场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在建筑物顶部电场强度增强,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