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勘产业结构、队伍结构调整与转变经营机制的浅层构思

来源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er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社会宏观经济比较,我局产业结构调整是个区间狭隘的概念,只是确定我局生产力集中的主要投向。产业方向确定后必须作相应的调整即建立能推动产业进步与发展的队伍结构,也就是说产业结构趋向决定着队伍结构的构成。本文介绍了我局的产业结构经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已有的结构,指出转变经济机制是我局当前经济发展应着手解决的主要矛盾。
其他文献
地勘经济的发展需要继续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而这种调整必须以局为单元。本文分析论证了以局为单元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艰难性,并就调整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步骤和应取得的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文结合我国实际,就地质勘查业产业结构演进和产业结构转换的历史原因进行分析,对今后地质勘查部门产业结构转换提出了意见。
文章从地勘局地矿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地矿产业的三种组织模式,阐述了构建“一统式”.地勘院的思路及实践效果,对地勘局确立“一统式”-地勘院架构后的改革发展走向做了初步探讨。
文章通过对探矿权采矿权交易市场化问题的提出的分析,阐述了探矿权采矿权市场的特点、市场化运行模式选择的原则、可供选择的运行模式,分析了我国探矿权采矿权交易市场化基本运行模式选择的现实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探矿权采矿权交易市场化的建议。
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土资源部成立以来我国国土资源规划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土资源规划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并认为在新形势下,做好国土资源规划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文章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国土资源规划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质矿产工作,经过50多年的发展,建立了我国完整的地矿工作体系,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在优先保障国家工业化建设目标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地质勘查体制和矿业体制。本文介绍了我国地矿工作改革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地质勘查和矿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我国从1988年适应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需要开始提出“行业管理”的概念;1992年政府机构改革中,明确地质矿产部的4项地矿行政职能为:“对地质矿产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对地质勘查工作进行行业管理;对地质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监督管理;对地质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和监督管理。”本文介绍了地质勘查行业管理职能的法律政策依据,分析了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对当前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管理提出了几点思
天津地矿局成立于1980年,1999年实行属地化管理,重新成立天津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归口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管理。目前我局下属5个地质勘查单位,公司(企业)4个,到2004年底,全局共有职工2085人,其中在职职工1187名,离退休职工898人.2004年末资产总额为28 819万元,净资产总额为12 282万元。本文介绍了属地化以来的主要工作,阐述了属地化6年来的主要变化,分析了存在的主要
四川省地矿局自1999年属地化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奋力推进“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体制大改革、经济大发展”的发展战略,坚持以局为单元进行经济改革,努力做精地质找矿业,做强工程勘察施工业,做优矿产开发业,做好商贸旅游服务业,通过5年多的团结奋斗,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对属地化以来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提出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发展循环经济是现阶段我国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循环经济是工业化经来的传统经济向可持发展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理论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本文从循环经济理念出发,探讨了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从大矿业角度,提出了循环型地勘产业的属性、定位和模式选择.并提出了推行循环型地勘产业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