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县方言长音变韵的语法作用

来源 :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16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23388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河南陕县方言里,韵母读长音时构成长音变韵。本文分别分类举例说明长音变韵具有多种语法与句法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将追溯上海土话的历史,以从19世纪中到世纪末在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出版的《土话指南》(1908,初版1889)为主要资料,并参考艾约瑟的《上海方言语法》(第二版,1868),描写、说明当时老上海话中的词汇和语法方面的问题,以探求其语言特点。
在进行河北方言不定量词“些(儿)”的调查研究时,进行了河北方言与普通话、近代汉语的比较,结果发现:如果以近代汉语、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河北方言为序的话,“些(儿)”的句法分布范围依次曾递减的趋势,从中可以观察到词义的变化和句子的表意特点对句法成分分布范围的影响。
本文以许宝华、汤珍珠主编的《上海市区方言志》中的分类词表记录的上海方言词语为语料,以上海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力图用调查得到的具体数据来考察分析上海方言词汇的演变状况。
富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本文调查记录的是美原镇雷古坊村的音系及其音韵特点,并分析了其声调特征。
本文通过“起来”与“起去”的对比,分别从“起去”单独充当谓语和“起去”充当补语两部分入手,充分描写了“起去”和“起来”在语音、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方面的共性和差异,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探讨了隐藏其后的动因。认为,与“起来”相比,“起去”之所以在共时平面上体现出分布狭窄、使用受限、在绝大多数方言及普通话中最先消失,是由于“起去”的有标记性造成的。
山东省沂水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沂山南麓,临沂地区北部, 沂水方言的重叠有其自己鲜明的特色,涉及的词类有名词、数量短语、动词、形容词、拟声词等,这些重叠不仅包含量的概念,也包含了感情色彩的意义。本文拟按词类对沂水方言的各种重叠进行较详细的描写、分析。
本文选取了三组上古汉语常用方言词,以简帛文献为主要语料从历时的视角观察这三组方言词的形成与演变。简帛文献为弄清战国秦汉时期的方言分布情况提供了更多的直接证据。
西凌井方言属于山西晋语并州片晋阳小片,文章分析了该地方方言的声韵调、音韵特点,其中*iau>iou>i>l韵母之间的链式音变可以从西凌井方言声韵配合互补规律、周边方言的相应韵母演变规律得到验证。
《荔镜记》一书的方言归属究竟是泉州方言还是潮州方言一直有争议。本文主要根据《荔镜记》中曲子的押韵情况来判断其方言归属,推断出《荔镜记》应该是一部以泉腔为主的戏文。
本文将以河徨两地26市县方言点语法调查的原始材料为基础,考察河徨方言格范畴的系统特征及类型属性,格范畴的次类层级、语法意义及句法功能,后置格标记与相关前置词(介/连)的分布特点、优势等级及其与OV/VO语序的关联;并通过格范畴系统的格局、类型属性、标记词源的跨语言比较对河徨方言格范畴的影响源及由来进行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