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人流青少年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初步检测结果分析

来源 :2010中华女性生殖道感染峰会白云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hd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了解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率及其与年龄分布的关系。方法:对来院要求行人工流产的未婚女青少年按照年龄分为A、B两组,A组年龄<20岁或=20岁,共计63例,B组年龄>20岁且<25岁,共计98例,两组总计161例,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宫颈管分泌物UU、CT。结果:161例未婚人流女青少年UU阳性率73.9%(119例),CT阳性率23.0%(37例),UU合并CT阳性率19.9%(32例);其中A组、B组UU阳性率分别为79.3%(50例)、70.4%(69例),两组UU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B组CT阳性率分别为25.4%(16例)、21.4%(21例),两组CT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少年UU、CT检出率较以往报道正常体检人群检出率偏高,与年龄分布未见明显关系,有必要在人工流产前进行常规检查,以便行有效药物治疗。
其他文献
就冷冻切片制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寻求提高冷冻切片质量的可行方法,细化冷冻切片的切前准备、取材、以及切片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综述了对运用石蜡切片进行脂肪染色的研究,简要介绍了标本来源以及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经水脱蜡的切片,根据时间的长短脂肪颗粒的区域有不同的变化,换水次数多且时间长的切片脂肪染色明显脂肪颗粒丢失较少。
对日本生产的全自动超高速脱水装置(Histra-QS)进行了初步应用,并与传统的组织固定、脱水处理系统进行比较,对此进行了概述。
本文应用改良PAS染色法,使杯状细胞呈现突出而鲜明的红色易于观察,在不同肠段的解剖定位和细胞内粘液物质半定量时可以对不同动物不同状态和不同肠段的杯状细胞功能代谢作深入研究。
本文采用天青石兰B和苏木精两种核染色剂联合应用,改善兔鼻窦炎模型因脱钙时间长、组织酸化、核染色不良的状况。
针对网状纤维和Masson三色套染法在肝脏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易出现的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使染色质量明显提高。
为了提高制片质量和肺癌检出率,国内外许多学者多采用各种蛋白分解酶和物理搅拌的方法,使痰液中的粘液溶解,但都有使细胞结构破坏的作用。文章综述了“痰细胞处理液”的研制,并概述了其在临床细胞学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为全面实施卫生部“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通过健康教育和为本地区35-59岁农村妇女进行生殖道感染及宫颈癌检查等方式,提高宫颈癌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吉林市丰满区于2009年11月11日正式启动卫生部“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并于2009年11月13日~2009年12月31日完成了辖区2107名适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及宫颈癌检查任务,宫颈脱落细胞涂片2107人,采用巴氏涂片及TBS描
目的:探讨宫颈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HPV检测联合筛查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诊治和随访中的作用。方法:对2006年进行细胞学检查异常,且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患者共135人进行病例回顾性总结,并在2006年至2009年进行连续随访,对其进行TCT和HPV检测。结果:(1)73例高危型HPV阳性的患者中,15例为ASCUS,3例为ASCUS-H,28例为LSIL,27例为H
目的:探讨花红胶囊协同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基础治疗组41例)。两组均采用二联基础治疗抗生素(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或哌拉西林舒巴坦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组加用花红胶囊。疗程7天。观察临床症状、体征、中性粒细胞、盆腔包块直径、盆腔积液深度等疗效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70.0%)与对照组(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