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信息集成平台

来源 :2004北京国际智能交通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840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目前城市交通管理指挥系统的使用情况来看,交通管理部门迫切需要一个能够为交通管理服务的、完整的、专业化的、可视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它不仅能将现有系统综合集成起来,而且能够提供大量的可视化的静态和动态的交通信息,为各级领导和交通指挥人员提供指挥决策的依据,这就是建立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上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平台以电子地图为指挥集成软件的主要界面,基于交通地理信息平台建立集信号控制、电视监控、电子警察监测处理、车辆定位、动静态交通信息查询、通讯、交通诱导和接处警、指挥、勤务管理为一体的交通管理指挥系统,它与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业务办公平台相辅相成,构成了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本文结合实际应用论述对中小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信息集成平台的一些见解。
其他文献
可变反馈标志将人们的交通行为直接反馈给他们,比如与前车的间距过近或者行车速度超过限度规定,这些都会导致人们的交通行为的改变,并且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在国外针对这种交通管理方法作了很多研究,从交通事故发生率、车辆的机动性、对环境的影响,并结合成本信息对这种方法进行评估。
交通事故鉴定是获取交通事故证据的重要手段,也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发展和我国法制建设的加速,交通事故鉴定日益受到社会认可,其需求日益高涨,但我国滞后的交通事故鉴定现实严重制约着道路交通事故鉴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鉴定现状,指出我国交通事故鉴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交通事故鉴定的出路。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道路交通建设新形势,依靠科技提高工作效能正成为各地交通管理的必然趋势。本文参考国内外有关ITS的研究理论及相关技术,分析ITS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中的作用,以期为我国大中城市提供交通安全预防对策,提高通行效率,缓解交通堵塞,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提高行车安全。
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的实际人数远远大于10万人。论文通过对一个山区县、一个平原县、一个市区三年来发生的实际重大交通事故案件的驾车人和死亡人进行文化、身份、年龄段的分析,说明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两大主要群体,以及群体的特点、发生的原因,揭示这两大主要群体是重大交通事故预防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三个字三条具体解决的措施,即要堵、要导、要严。论文还具体指出了当前交通事故办案民警普遍存在的严重影响案件质量的六个
伴随着公路建设步伐的迅速加快,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最频发的国家之一。为提高道路安全水平,应当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广泛推行的道路安全核查方法,在新建和改建公路的规划设计阶段,将安全性要求置于首位。
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和平时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严重的一种灾害,不仅每年全国有10余万人被夺去生命,数十万人被夺走健康和数十亿元的财产损失,而且也给社会生产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交通事故危害的加重,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人们在谈“故”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和对策。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道路交通事故一直居高不下,怎样才能有效地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道路交通运输行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迅猛发展,道路交通事故也随之急剧增加,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害越来越大。本文作者根据多年从事道路交通管理的工作实践,以黑龙江省1998至2002年间发生的48070起交通事故案例为研究对象,从描述每起事故的45项指标中,选出近20项有关人的影响指标,从交通心理学、人体生理学、交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频发,许多城市道路事故多发点的排查和分析依靠人工进行。为系统和科学地整治事故多发点,本文提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事故多发点的排查,运用事故分析图进行事故多发点的成因分析,为城市道路事故多发点的整治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例如由于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从职业逐步转为基本技能的差异所造成的总体技术水平下降以及交通管理部门措施较弱的原因,使驾驶员负主要责任造成的事故竟占到了事故总数的80%以上,而且是逐年增加的趋势。应该说,驾驶员群体,就是交通违章和事故发生的源头,教育和管理驾驶员之举就是治本之策。
本文根据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实践,具体介绍了基于GIS的交通信息综合集成及交通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的设计思路、体系结构和功能特点,并对其中的部分功能进行了简要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