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病因及治疗经验总结(附102例报告)

来源 :第五届全军器官移植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g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总结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指出:急性排斥反应是引起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主要因素。规律性血液透析和免疫抑制剂的调整可以有效地治疗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其他文献
对155例输血患者进行心理特征研究,认为患者存在恐惧紧张心理、焦虑对抗心理和依赖心理,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如加强宣教、创造适宜的输血环境、因人施护等。结果患者的恐惧、焦虑等心理有明显改善,顺利完成输血治疗。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游离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主要护理问题,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本组34例,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15-63岁(平均年龄36岁),其中前臂皮肤缺损13例,小摊批发软组织缺损12例,手部毁损伤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足背软组织缺损2例,最大缺损面积29×16cm,全部急诊一期修复创面皮肤软缺损,股前外侧皮瓣15例,胸脐皮瓣16例,足背皮瓣3例。  结果:3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肢体功能的疾病,雷伟等的研究表明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是一种起源于骨膜,具有较强的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蚀性的纤维增生性病变,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纤维瘤与恶性纤维瘤之间,有浸润生长和复发倾向,但不发生转移。本病临床较为少见,伴有胫骨长段缺损和肢体缩短,临床治疗极为困难。本文主要介绍自2006年开展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次手术切除病变组织、采用游离或局部转移的腓骨瓣和胫骨延长术治
目的:截瘫患者大部分对排尿无感觉,进行膀胱训练后能自主排尿。  方法:48例患者进行留置尿管期间膀胱充盈,叩击、挤压、盆底肌等训练方法,观察疗效。  结果:20例患者拔出导尿管,可自主控制排尿,13例患者需要挤压膀胱排尿,5例患者伴有尿失禁。  结论:截瘫患者实行膀胱训练有效恢复膀胱的功能,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
本文旨在研究在后腹腔镜左侧活体供肾切取术中,观察掌握左肾静脉背侧腰静脉分支的解剖变异情况。本文是第一次报道在后腹腔镜左侧活体供肾切取术中观察总结左肾静脉背侧腰静脉分支的变异情况。如果外科医师掌握了该解剖知识,就可以避免在左肾切除术中损伤该静脉,能够在左侧活体供肾切取术中将左肾静脉游离的更长,有利于下一步肾移植术。
本文探讨了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研究表明:IVIG对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治疗及保护肾功能有一定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抗体封闭及对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调节有关。早期联合IVIG治疗,能阻止肾移植后肺部感染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临床疗效,降低重症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联合使用IVIG治疗安全有效。
本文研究了肾移植患者应用舒莱进行免疫诱导对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舒莱免疫诱导临床安全、有效,感染及急性排斥发生率相对较低,对于非高危肾移植人群可作为免疫诱导首选方案;舒莱免疫诱导对T细胞总数、细胞毒/抑制性T细胞和Nk细胞影响小,主要对辅助性T细胞影响明显;3、舒莱组中B细胞和浆细胞表达呈逐渐升高趋势,提示舒莱对体液性排斥反应的预防无明显作用。
本文研究了肾移植受者尿液中供者细胞出现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研究指出:对肾移植受者尿中供者细胞DNA的进行定期检测,可以作为监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及预后的一种手段。
目的:探讨应用他克莫司替换环孢素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1、研究对象: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间,对我院随访的20例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患者进行了他克莫司替换环孢素的治疗.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5±18.5岁,患者的移植时间平均为62个月(48月-120月)转换时血清肌酐190-250umol/L,平均218+35.2umol/L(正常范围
移植术后第一年的急性排异反应是肾移植后移植物存活的关键预测因子。诱导治疗的应用有效地预防了移植后早期急性排异反应,提高了移植物存活时间。本文拟探讨多克隆抗体诱导治疗在肾移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