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发病因素的研究进展

来源 :第4次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年会第4次贵州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20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孕症(infertility)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逐年升高,WHO已经将不孕症列为是除心血管病和肿瘤以外的当今影响人类生活和健康的第三大主要疾病,本文综述了不孕症相关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生殖道微生物菌群与不孕、氧化应激与不孕、癌症放化疗后与不孕、年龄与不孕、肥胖与不孕、输卵管导致的不孕以及多囊卵巢与不孕,并论述了不孕的发病率及其病因比重。
其他文献
FIGO非妊娠性AUB病因分类(PLAM-COEIN)包括可看到的、与结构变化有关的(PLAM):息肉(Polyp)、腺肌症(Adenomyosis)、肌瘤(Leiomyoma)恶变与内膜增生(Malignancy and hyperplasia),与结构变化无关的(COEIN):凝血障碍(Coagulopathy)、排卵障碍(Ovulatory dysfunction)、内膜异常(Endomet
患者,女,42岁,孕3产2,因停经46天,腹痛2天,加重伴阴道流血1天.2019年5月31日急诊科以“急腹症”收入外科.入院查:体温:36.5℃,脉搏:117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0/56mmHg,急性病容,眼睑苍白,心肺无异常,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患者因停经有早孕史,外科抗休克同时请妇产科会诊.会诊仔细追问病史:患者平时月经规律,经期3-5天,周期28天,末次月经
目的:探讨宫内刨削系统在宫角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63例宫角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内刨削系统治疗宫角妊娠能够保持子宫输卵管完整性,避免术后瘢痕形成,保留生育功能,术中能有效控制出血.结论:宫内刨削系统治疗宫角妊娠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方式,对于保留子宫及输卵管完整性是可行的.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全球性的难题.然子宫内膜容受性是造成辅助生殖失败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电针对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从不同证型、超声评价、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指标等4个方面,对电针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电针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目的:总结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患者的用药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近3年(2019年4月~2016年12月)的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分析总结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用药特点及用药规律分析.结果:按照纳入排除标准,从110篇文献中纳入41篇.通过统计分析药物治疗本病:1、联合用药情况:①单用一种西药;②
女性从生殖到非生殖期的变化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的过程,其发生机制是卵泡闭锁,而卵泡闭锁的进程主要与颗粒细胞凋亡有关,生殖内分泌相关激素在卵泡逐渐闭锁的过程也相应出现波动,若女性机体内环境中存在常长时间不稳定的激素波动,女性机体则会出现一系列内分泌紊乱、植物神经功能失衡的临床症状,对女性的心身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指在对抑制素B(inhibin B,INHB)、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
本文通过介绍抗卵巢抗体导致不孕的机制、抗卵巢抗体产生的意义及抗卵巢抗体致不孕症的最新研究进展以进一步探讨抗卵巢抗体导致不孕的相关性,更好为的临床治疗免疫性不孕提供新的思路.
卵巢癌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不明显,发病机制复杂,现仍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手段,死亡率远高于其他妇科恶性肿瘤.microRNAs(miRNAs)是一种小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通过翻译水平的抑制或降解靶标mRNAs而调节基因的表达.miRNAs可以作为肿瘤抑制因子或致癌基因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在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发挥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已证实失调的miRNAs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由于宫颈癌的发病因素并未完全明确,积极寻找其病因仍是科研及临床工作者长期关注和致力的方向.MTHFR基因及MTRR基因是叶酸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其酶活性的降低会影响叶酸的合成,而叶酸缺乏是否系宫颈鳞癌的致病因素或增加其易感性,现有的研究存在争议且尚无定论.旨在探讨叶酸水平及其代谢的关键酶表达状态与宫颈鳞癌易感性的关系.
自1986年Charles Hull开发了第一台商业3D印刷机,到2012年11月苏格兰科学家利用人体细胞首次用3D打印机打印出人造肝脏组织,3D(three-dimensional)打印技术现如今已飞速发展,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中.细胞打印、组织打印、器官打印相继出现,药物打印、医疗器械打印等也是在陆续实现.旨在从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以及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应用中的利与弊,描述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