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应急机制建设探讨

来源 :国家行政学院,公安部,民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123456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符合我国国情的地震灾害应急机制是我国应对地震灾害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我国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和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的抗震救灾实际情况,提出了地震灾害应急的“组织工作、准备工作、人员抢救、工程抢险、灾民安置、次生灾害预防、灾后评估与重建及制度件检查落实与完善”等较全面、系统、有效的机制。力图为我国政府提高处理突发地震灾害效率与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使突发社会安全性事件呈多发态势。突发社会安全性事件的频发,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无论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还是从3月下旬到5月上旬的系列校园弑童血案,都提示出当前社会转型期影响社会安全的事件的特点:1.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呈现出暴力性特征;2.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呈现出高频次特征;3.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危害性加强;4.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示范
我国实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这是我国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的具体体现。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在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经过各种各样危机事件的冲击与洗礼,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工作日渐成熟,特别是在应对危机中的原则与策略的研究与应用领域,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在危机预警阶段的研究还停留在概念化的阶段,尤其是社会危机的预警还停留在社会学家的呼吁层面,政府在这个领域表现不敏感,这样频频发生的社会危机事件(群体和个体安全事件),政府表现的极为被动,给政府的威信与声望带来负面影响,对社会秩序带来极大冲击。本文将对科学的社会危机预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国家的人口多、幅员辽阔、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复杂。目前正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将交织并存,公共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与挑战。创新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除了要吸收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应急管理的经验外,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使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具有中国的特点、中国的风格和中国的气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
志愿服务是几乎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目前在我国的应急救援行动中,大量的志愿者组织参与其中,成为抗击危机的一支重要辅助力量,本文论述了应急救援行动中志愿者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汶川大地震后,中国NGO进一步发展。不过在抗震救灾中,中国NGO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组织管理不够,与政府配合不力,信任度不高及人力资源薄弱。如果NGO要加强影响和提高作用,就必须将自己组织化和社会化,就必须进行改革。
近年来,频繁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严重威胁着人类安全和社会稳定。仅21世纪以来,我国就接连发生了非典、水污染、地震、毒奶粉、南平血案等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难以应付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巨大挑战。而志愿组织能够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能动性,是对紧急状态下政府应急救援队伍的及时补充。因此,如何利用志愿者的力量
如何应对公共危机,实施有效的应急管理,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自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然而,随着现代公共危机事件的日益复杂化,政府在应急管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作为非营利性的NGO,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贴近社会、灵活机动等,在应急管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介绍了国外NGO参与应急管理的主要经验,提出破除我国NGO面临困境的关键,在于充分借鉴国外NGO参与应急管理的
在西方,志愿者组织常常被认为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辅助性衍生品,作为第三种社会力量起着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然而,现实表明志愿者组织也并非万能,也有其固有的缺陷,会发生“志愿失灵”。“志愿失灵”作为与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相对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萨拉蒙提出。它是指在现实的志愿实践中,志愿主义和公益道德主义的理念,往往会出现不足或逐渐流失,从而无法单靠自己的力量来推进慈善和公益事业(萨拉蒙,1987)。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根据国家的部署和形势需要特别加强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尤其是2009年,广东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广东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为契机,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加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在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中,广东始终做到六个“结合”:一是坚持领导重视与上下联动相结合;二是坚持把提高思想认识与推动工作实践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