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中医进展研究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三届肾脏病专业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txki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阐述了现代医家对慢性肾炎血尿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病虚实夹杂,以湿热和瘀血贯穿于发病始终:其治疗以辨证分型论治为主,并结合临床单方验方等,临床疗效较好。
其他文献
血液净化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目的:维持患者生命,恢复工作;对有可逆性因素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加重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可帮助渡过危险期;配合肾移植。本文介绍了透析方式的选择,浅谈了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比较。
目前对心肾综合征尚无普遍认同的定义。广义上,是指心脏和肾脏中的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功能损害不能进行代偿,最终导致心脏和肾脏功能的共同损害。狭义的心肾综合征特指CHF引起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利尿剂抵抗,容量过度负荷,最终导致CHF的进一步恶化。本文介绍了心肾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探讨了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诱发搔抓欲望的皮肤不适感称为皮肤瘙痒。慢性肾功能不全特别是终末期-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发生率较高,并专门冠名为尿毒症皮肤瘙痒(UP)。本文介绍了UP的发生机制,分析了治疗方法。
近年来,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长期透析及老年透析患者亦相应增多,透析病人死亡原因中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国外文献报道,CRF患者因感染并发症死亡者高达36%,而尿毒症病人感染的高发病率与其免疫功能异常有直接关系。本文介绍了免疫屏障异常、体液免疫异常以及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等CKD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情况。
全球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发病率正在逐年迅速增长,根据国际肾脏病协会对部分国家和地区1994~1997年发病率及患病率的统计,表明CRF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持续增高趋势。在目前全球慢性肾功能衰竭日益严重的流行趋势下,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发现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预防和延缓肾脏损害进展,改善预后及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本文分析了肾络癥瘕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背景,并以消癥散结,
糖尿病肾病(DN)是最常见的糖尿病(DM)慢性并发症,中医药在延缓DN进展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存在着中医证型名称不规范、标准不统一、辨证分型多样化等问题。本研究借鉴Meta分析原理,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旨在通过调研有关DN临床研究和报道文献,了解DN中医证型分布现状,为制订DN辨证方案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是以变态反应所致的广泛的无菌性毛细血管炎为病理基础,包括皮肤粘膜紫癜,关节疼痛,胃肠道病变,肾脏损害。本病轻型患者自然病程经过良好,重症患者,缺乏特异性治疗,预后较差,但较少见。本文介绍了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发病机理及临床诊断,并就其中医辨证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IgA肾病(IgAN),亦称Berger病,1968年首次报道,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约20%的IgAN进展为终末期肾病。IgA肾病以IgA的IgAl分子在肾小球系膜区显著沉积为特点。IgA肾病病理机制复杂,现有证明其发病与免疫紊乱、感染、基因多态性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IgA肾病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本文应用中西医结合理论和实践基础分析IgA肾病的病理机制、防治原则,为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对I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脏病主要在“水肿”、“尿血”、“腰痛”、“虚劳”等中论述。在病机上认为主要与肺、脾、肾的功能失调有关。水湿日久化热形成湿热,湿热蕴酿,可导致痰浊生成,水湿、湿热、痰浊作为有形实邪,一方面阻塞气血运行,气血不畅,形成瘀血。另一方面日久不化可以变生湿毒、浊毒。以上这些病理因素,着而难去,消磨正气,使得病机日渐复杂,多数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故而补法常用于治疗肾脏病。本文结合补法的作用、分
凡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停留于体内,或血行不畅,遏于经脉,或瘀积于脏腑组织器官,均称为瘀血。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血瘀的形成原因很复杂,临床上很多疾病都存在血瘀的病理变化,肾脏病也不例外。近年来慢性肾脏病(CKD),不仅患病率日益增高,常易合并心血管病而导致病死率、致残率高,形势严峻。在整个慢性肾脏病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血瘀的病理变化,反之瘀血的产生将进一步损伤肾脏,使其迁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