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机硅化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第十五届有机硅化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来源 :第十四届中国有机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xi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有机硅行业最富盛名的"有机硅化学国际研讨会"第十五届会议(ISOS-XV)并第二届亚洲有机硅化学会议于2008年6月1~6日在韩国著名的旅游地济州岛成功召开。本文介绍了世界有机硅化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热点和应用基础研究热点。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含氢聚硅氧烷中的Si-H键在2172cm-1处的吸收峰,选择四甲基四氢环四硅氧烷作为模型化合物,建立了红外光谱法测定含氢聚硅氧烷中含氢量的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藕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测定白炭黑中的铁、铝、钛、铜、锰、铬六种元素的方法.对仪器的参照设置和微波消解进行优化。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6%.加标回收率为96%~106%.该方法简便、准确,为白炭黑提供了可行性依据,无需基体匹配.
随着国内工资水平的快速提高,传统的有机硅混炼胶工艺正在面临着产品整体成本增长的压力.采用投料自动化,大容量捏合机与三轴式冷却捏合挤出机的组成的捏合-挤出新工艺,革除了人工投料、人工切胶和人工开炼,再配用大口径硅胶专用滤胶机进行连续滤胶,形成了一种高效率混炼胶工艺.这种工艺可以获取混炼胶产业的升级,抵销劳动力成本的增长,这将是保持有机硅混炼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利用端基含有Si-OH及链中含有乙烯基的低粘度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甲基苯基有机硅低聚物共聚,制备了耐烧蚀室温硫化硅橡胶.并对合成各组成及配制成品时影响橡胶烧蚀性、机械性能及操作工艺性能等因素进行讨论.
聚硅氧烷、聚氨酯与白炭黑共混炼所得混炼胶经过过氧化物共硫化后,其微观胶相结构与聚氨酯的参入量相关,同时也显著地影响着橡胶的力学性能.
通过硅氢加成法合成含碳官能基的硅烷单体,然后利用阴离子开环聚合法,以含有乙酰氧乙基的官能基环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起始反应物,合成了含有乙酰氧乙基的官能性聚硅氧烷.用TGA研究了该含碳官能基聚硅氧烷的热性能,并考察了官能团含量以及分子量对其耐热性的影响。
选取两组化合物SiH3CHPhSH和SiMe3CHPhSH以及SiH3CMePhsH和SiMe3CMePhSH,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在B3LYP/6-31G(d)水平上讨论硅原子上取代基对于结构为SiR,CR1R2SH的含硫碳官能基有机硅化合物的1,2-热重排反应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硅原子上引入三个甲基,使得热转位反应的优势历程由非自由基历程转变为自由基历程,同时提高了优势反应的势垒,也就是说,硅
综述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烷氧基硅烷的合成方法,对各种工艺路线进行了评述,简要介绍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烷氧基硅烷的应用.
通过氯硅烷的胺解反应合成了三种结构全新的新型反应性硅氮烷,这些分子中同时含有硅氮键、刚性苯环和端炔基.通过DSC、TGA等方法对其热性能进行了初步表征,结果表明硅原子上取代基的性质对其热性能有重要影响。
研究了两种新型二官能功能性硅烷单体:二甲基二(对羧基苯基)硅烷和二甲基二(对胺基苯基)硅烷的合成,并初步表征了合成得到的各种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结果表明合成工艺路线可行,并具有较好的产物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