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固定与开放双侧减压固定治疗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固定与开放双侧减压固定治疗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住的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随机分为两组。微创单侧组采用通道下单侧椎间孔双侧减压单侧固定治疗,开放双侧组采用双侧椎间孔双侧减压双侧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手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Hoffa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10年8月一2014年2月收治的16例Hoffa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内髁骨折10例,外髁骨折6例.按Letenneur分型:Ⅰ型7例,Ⅱ型3例,Ⅲ型6例.开放性骨折1例,闭合性骨折15例.根据骨折类型、受累侧别选择手术入路,螺钉固定7例,螺钉及侧方支持钢板固定5例,螺钉及抗滑钢板固定4例.结果16例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8个月,
目的组配式ProfemurZ股骨柄是Wright公司研发的表面金刚砂涂层、两面锥度的矩形钛合金股骨柄,其最大的特点是组配式的头颈设计,能调节肢体长度、关节的偏心距和股骨柄的前后倾角,但同时带来断颈、锥度磨损、金属离子升高和炎性假瘤的并发症.2012年澳大利亚人工关节注册报告5年的失败率达11%.本文探讨组配式ProfemurZ股骨柄应用于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临床疗效的随访观察.方法纳入
目的观察微创腰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混合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9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其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35~69岁,平均47岁.首次手术采用后路椎板小开窗椎管减压术13例,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6例;手术节段L4~5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a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技术在腔隙性感染创腔内的使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及术后伤口腔隙性感染病例共20例,所有病例均入手术室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彻底的扩创,并于创腔内安置相当大小的VSD高分子泡沫敷料充填,术后施予-40~-60KPa同时使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持续创腔内滴入冲洗,严密观察负压引流量、颜色、性状
目的:分析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颈椎的影像学特征,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矢状面颈椎曲度的特点及矢状面颈椎曲度与脊柱侧弯角度大小的关系。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5年1月门诊及住院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共89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影像资料,在标准侧位片上测量颈椎矢状面Cobb角和颈椎夹角,在正位片上测量脊柱侧弯Cobb角。
会议
目的:对胸腰椎恶性肿瘤一期后路EnBloc全脊椎切除内固定重建术后,比较使用钛网和人工椎体进行重建后的沉降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4年6月期间,由我院骨科同一治疗组收治并完成一期后路EnBloc全脊椎切除重建术的胸腰椎恶性肿瘤患者共37例,其中包括使用钛网重建的患者25例,人工椎体重建患者12例,通过对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1年随访的X线正侧位平片进行测量,获得患者
目的 后踝骨折在踝关节损伤中并不少见,目前对其处理争议较大,通常将骨折块大小作为手术指征,但近来普遍认识到合并有后踝骨折的踝关节损伤预后较差,其手术方法主要有钢板内固定及空心钉内固定,此文目的在于比较合并有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的踝关节损伤的此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
目的:介绍胫骨高位弧形截骨Ilizarov法固定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方法和疗效。方法:1998年到2014年,用胫骨高位弧形截骨Ilizarov法固定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25例。男80例,女45例。年龄50岁一下8例;50岁以上117例。最大年龄78岁。所有病例为Ⅲ期以上。方法,硬膜外麻醉。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n with spinal instrumentation.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featurer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21 patients suffered from the
目的:探讨牵引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住院患者80例年龄40-50岁病程1个月-4年,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电磁波和熏蒸,针灸实验组采用牵引和配合针灸、电磁波治疗仪两组,两组均治疗后实施相应辨证施护,10天一个疗程,治疗后进行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