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藻土预涂膜工艺处理长江陈行原水

来源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14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f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长江陈行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硅藻土表面特征,探讨粉末硅藻土预涂膜微滤工艺对水中CODMn、浊度等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硅藻土样品呈现多孔状结构,其在2θ角21.98,36.08,31.46及28.43°位置具有典型的二氧化硅衍射峰.预涂膜过滤对水中悬浮颗粒物的去除具有很好稳定性,出水浊度维持在0.05NTU左右;预涂膜过滤工艺对水中CODMn没有去除效果.本研究确定50KPa为试验装置的临界操作压力,当装置的跨膜压差达到并超过此压力时,中试装置需要停机进行反冲洗,以恢复运行通量.总体上,预涂膜过滤可以作为一项过滤工艺用于低浊原水处理.
其他文献
在国内饮用水源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控制藻类引起的膜污染对于超滤膜技术在饮用水领域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东丽东丽公司生产的PVDF复合中空纤维加压型超滤膜,选择长江下游地区某污染地表水的高藻期原水(浊度:35NTU~45NTU,TOC:3.5mg/L~4.0mg/L,藻浓度:5.0×106个/L~2.0×107个/L),进行高藻水超滤膜处理的中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东
本文首先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对氯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腐殖酸的去除效果,并对影响臭氧-生物活性炭去除腐殖酸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具体研究了腐殖酸原液和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分子量分布,初始浓度对臭氧-生物活性炭活性炭联用工艺去除腐殖酸的影响;Mn2+离子、pH值、混凝和沉淀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腐殖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腐殖酸初始浓度升高时,臭氧-生物活性炭对腐殖酸的去除率较好;当
桐乡市是较早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的地区.本文通过长期的跟踪研究,总结了颗粒活性炭的应用经验,阐述了颗粒活性炭更新时机的选择,在活性炭更新方式、再生情况以及再生炭运行效果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通过试验对比了PVC和PVDF超滤膜在不同工况中实际产生的能耗,分析了在不同运行条件下超滤膜能耗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变化过程中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效果.在超滤膜工艺中,对能耗影响最大的参数是运行通量,能耗会随通量增高而变大,且趋势会越发明显.当通量从40L/m2·h升高到57.5L/m2·h时,单耗会升高21.4%-46.5%.
选取氧化铝分散体(A12O3)、LindeA型沸石(LTA)、Linde L型沸石(LTL)和X型八面沸石(FAU-X)四种纳米颗粒,采用原位植入的方法对超滤膜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聚砜超滤膜的抗生物污染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定、抗生物污染性能测试等方法来表征改性前后膜结构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在膜表面的原位植入具有其可行性,该方法只改变超滤膜的表面形貌,对断面和底面的结构没有
在中试规模设备中研究了纯氧曝气/牌平板陶瓷膜与活性无烟煤过滤一体化集成工艺对微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纯氧曝气可以显著降低跨膜压差,陶瓷膜在通量100L/(m2·h)下运行5d后跨膜压差增长为1.22kPa.纯氧曝气/陶瓷膜工艺能够有效截留浊度、铁离子、锰离子和二甲硫醚,去除部分颗粒态TOC,活性无烟煤滤池能够利用生物作用有效去除溶解性DOC、氨氮、土臭素和2-MIB;纯氧曝气/平板陶瓷膜-活性无烟煤
某市自来水公司完成某路段球墨铸铁管管网施工通水后,该管网下游部分区域自来水烧开后呈现长时间白色浑浊现象.针对此现象对管材水泥砂浆内衬安全性展开调查研究,发现三家管材长期浸泡后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pH值升高以及铝、硅、钙、镁等物质溶出的现象,12d后恢复正常.结合该时段施工情况通过研究证实此次水质变化确实是由于水泥砂浆内衬长时间浸泡并且死水回灌引起的,3种管材的生产工艺上存在差异也为下一步企业选用管材
近年来,饮用水嗅味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除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2-MIB)之外,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IPMP),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1BMP)和2,4,6-三氯茴香醚(TCA)也是重要的致嗅物质.这三种土霉味致嗅物质的嗅阈值(OTC)在ng/L级,低于土臭素和2-MIB,给饮用水处理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开发实用高效的去除技术迫在眉睫.本文研究了粉末活性炭(PAC)吸附
采用高锰酸钾对微囊藻毒素MC-LR进行氧化试验,结果表明MC-LR氧化降解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铜绿微囊藻细胞外代谢有机物(EOM)和细胞内代谢有机物(IOM)背景下,MC-LR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368.3M-1·s-i和400.2M-1·s-1.同时,采用高锰酸钾对铜绿微囊藻进行预氧化试验,研究不同氧化剂投加量、氧化时间对铜绿微囊藻活性、藻毒素MC-LR的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藻活性、细
运用超滤分离技术将三氯乙醛前体物含量最高的夏季水样中溶解性有机物分为四个部分,采用三维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对不同分子量有机物组分进行表征,并对20种氨基酸、牛血清白蛋白等模式化合物进行氯化实验.结果表明,MW<1KDa的三氯乙醛生成势含量最高,为24.81μg/L,其次为10KDa<MW<0.45μm(17.49μg/L)、3K<MW<10KDa(8.16μg/L)和1K<MW<3KDa(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