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近地层PM10、PM2.5中金属元素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uuhh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9年10月27日-11月6日和2010年1月8-16日期间,选择开封市市中心玉祥酒店高层建筑为观测平台,采集不同高度处大气颗粒物PM10、PM2.5样品,对样品中金属元素Ca、Fe、Pb、Zn、Mg、Cu、Mn、Cr和Ni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属元素Cu、Pb、Ni、Cr、Zn、Fe、Mg、Mn的季节分布呈现冬季多、秋季少的特征,Ca元素的季节变化不太明显.典型地壳元素Ca、Fe、Mg、Mn随高度升高明显递减或者是波动减少.人为源元素Ni、Cr、Cu、Pb、Zn在PM10和PM2.5中随高度的升高垂直方向上变化差异明显.人为源元素Pb、Ni、Cr、Zn、Cu秋季主要富集于PM10中,冬季主要富集于PM2.5中.
其他文献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膜分离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多种学科交叉技术,凭借分离散率高,能耗低,操作简单等优点,已成为工业上气体分离、水溶液分离、化学产品和生化产品的分离与纯化的重要过程,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加工过程、工业污水处理、大规模空气分离、湿法冶金技术气体和液体燃料的生产以及石油化工制品等。大多数膜分离过程中物质不发生相变化,分离系数较大,操作温度为室温,膜分离技术己成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能源、
采用BAF(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中和处理后的炼油碱性污水进行生物处理试验.研究了BAF工艺对该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探讨了反冲洗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BAF工艺对碱性污水具有良好的生物处理效果,炼油碱性污水经BAF工艺处理后,硫化物、挥发酚、石油类和COD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3.5%、44.1%、50.8%和47.5%.但BAF工艺处理碱性污水存在反冲洗周期短、布气不均匀等缺点.
据调查显示,中国部分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和硫酸盐平均浓度分别为91.68mg/L和679.52mg/L反渗透、电渗析、离子交换等物理化学脱氮法,都需要消耗较高的能量并且会产生副产物(例如高浓度盐水)对比物理化学脱氮,生物反硝化不生成高浓度盐水,但是需要外界提供电子供体.作为一种潜在的电子供体,甲烷价格较为低廉,因此拥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以甲烷作为单一碳源,对硫酸盐进行还原以及对硝酸
共代谢近年来已经判明其作为一种代谢机制广泛存在于共基质的生物降解过程中,并作为一种新技术在众多难降解有机废水治理中已取得了应用。但这种新代谢机制在生物除磷脱氮领域的引入目前还未见报道。本研究进行长达超过两年的连续再培养和重现,证明了厌氧"同时除磷脱氨氮"是一种新的生物功能.引入共代谢的新理念并结合多系列的血清瓶实验,考察了生长基质类型及浓度、诱导基质类型及浓度和不同环境因素对这种新发现的生物功能的
采用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产生的赤泥对废水中的磷进行吸附试验.考察了含磷模拟废水的pH对磷吸附量的影响;根据不同温度及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拟合得到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赤泥对磷的吸附过程在酸性条件下效果较好,可接近100%除去.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机理复杂,液膜扩散过程是其吸附控制步骤,可通过提高振荡速度来提高液膜扩散速率.表观活化能Ea=25kJ/mol.吸附过程符合Lan
本文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高密市城东、城西及南片区的生活及工业废水,排放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表1中一级B标准。因此,利用系统优化法针对氨氮高浓度条件下氧化沟稳定运行问题展开研究,得到结论:溶解氧浓度保持在0.6~1.2mg/L之间较为合适,氨氮去除率较高.当溶解氧维持在1.1mg/L的水平,一期工程中氨氮污泥负荷为0.029kg NH3-N/kg ML
本论文对RAINS (Regional Acidification Information and Simulation)模型费用估算函数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了修正,利用费用估算函数对控制费用进行了估算,并对估算结果与实际统计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利用修正后的RAINS模型对固定燃烧源中常用除尘设备的投资费用、运行费用及单位热值污染物排放削减费用.
目前海咸水入侵已成为沿海地区的一种重大环境灾害问题,而利用淡水驱替咸水会出现明显的地层损害问题.其中黏粒释放是导致地层损害的直接原因.本文通过批量实验和定流速砂柱渗透试验分别对黏土胶粒释放的盐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黏粒释放过程中存在一个明显的临界盐浓度.超过这个临界盐浓度,砂柱中的黏粒部分就不会被释放.通过土柱试验确定了NaCl溶液的临界盐浓度为0.054mol/L.批量试验测得的颗粒释放临界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随着各部门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居高不下."十二五"期间,根据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需要,我国将氮氧化物列入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约束性指标,减排幅度设定为10%.为此,本文综述欧美等发达国家控制氮氧化物的相关政策,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而我国制定氮氧化物减排措施方面提出实施多指标综合管理,开展氮氧化物区域联防联控,加强企业排污监管,推行经济激励。
煤矸石中含有多种有害微量元素,因此用煤矸石填充矿井可能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为评估填充的安全性,作者以平煤集团十二矿矿区为例,将煤矸石处理成4种不同的粒径,进行连续淋溶实验,模拟其在矿井填充后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并测定pH、电导率、F、总硬度、Zn、Mn、Cd、Cr、Cu、Pb、As等项目.在实验条件下,淋溶试验表明,煤矸石在矿井填充过程中将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污染因子为SO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