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NSAE19173浅谈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来源 :第十六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k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今世界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的日益突出,寻找替代石油的新能源车成了汽车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对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应用现状对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是在动力电池热失效试验的基础上编写的.重点分析了单颗电芯在高温条件下触发热失效后,引起的电池模组、电池包热失效等连锁反应,及监控数据变化.
本文主要介绍引擎盖刚性的评价标准,并从引擎盖外板单品,引擎盖内外板间隙,膨胀胶和补强材等方面分析其对引擎盖刚性的影响,总结经验为引擎盖刚性常见问题解析提供思路.
电磁阀减振器需要安装电磁阀座,贮油筒上相应位置需加工相应安装孔,此安装孔要求尺寸精度和外观质量高,之前采用机械加工方式,生产效率低,精度差,不适合批量生产,本文介绍一种高效冲孔加工方法及相应模具设计要求点.
本文尝试使用自制的非晶合金作为中间层,对纯铜和纯铁进行瞬时液相扩散连接(TLP连接),探索连接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汽车起重机臂头主钩、副钩安装有防过卷限位开关防止主、副钩过卷;臂尾卷扬处安装有三圈保护器用以防止主、副卷扬钢丝绳过放;上车作业驾驶室内装有力矩限制器总成用以检测吊载重物是否超载及是否在安全工况下作业,当力矩限制器检测有过卷、过放、过载等危险工况时控制电磁阀失电使起重机停止危险作业.传统的在汽车起重机出现主副钩过卷、主副卷扬过放、吊载超载时通常是直接控制相应电磁阀失电,从而所有动作得以限制,这样避免
本文以现今汽车的总装配技术为对象,阐述了模块化的概念,归纳了总装模块化的分类,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了模块化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优势.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配置,实现客户的定制化需求;产品的开发可以重用已有模块和已有设计经验;减少产品设计的复杂性,只需要注重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产品可靠性。
本文介绍了车身焊点间距布局的基本规范,分析不同部位焊点间距尺寸的合理性,在生产过程中合理的焊点布局能够提高车身强度,同时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汽车制造过程中40%以上的能耗发生在涂装车间.新型现代化的涂装车间通过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降低能耗,但是能源成本依旧较高.本文通过改变设备的运行模式,提出设备节能改善的新思路.
通过对FANUC点焊机器人SPOT-010报警(检测到重要报警WC:1-049漏电流过高)的故障解析和处理,追溯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维修方法.对机器人控制器、焊接控制器及焊接执行单元的异常状态进行了改进性维修,以避免故障的再次发生,进一步提高了点焊机器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对故障处理流程和思路进行经验性总结.
伴随着科技支撑和环境的逐步完善,未来中国电动化的进程会持续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光明的.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技术创新和技术上的突破.动力电池下一步技术还会持续的突破,充电基础设施使用环境会逐步的完善.未来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不以纯电动为主要技术方向,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等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