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用户级下行空口吞吐率的网络优化

来源 :2015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阐述了针对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LTE网络中下行空口吞吐率指标的优化方案,重点解决下行用户级空口吞吐率小于19Mbps的现象,并结合北京联通三区分公司的实际网络状况制定了相应的方案对指标进行优化,网络质量提升明显.针对下行用户级空口吞吐率低小区,需要综合小区上行干扰值、用户TA分布、CQI值、小区故障信息、单双流占比和数传时长综合分析,确定问题产生原因并进行处理。干扰问题可通过RF调整避开干扰源方向,调整PUCCH功控参数或者扫频排查干扰方式解决。故障问题可通过后台重启小区、代维上站核查等方式解决。对于超远覆盖问题通过RF调整解决。对于深度覆盖不足问题,在不影响整体网络情况下,通过RF调整解决,也可通过调整小区RS功率和PA值,提升小区边缘用户速率,或者通过提高小区盲切门限解决。对于弱覆盖问题,通过RF解决,或者通过催开新站、新增宏站方式解决。
其他文献
利用PIV对高宽比为7的有限长正方形棱柱尾流和二维方柱尾流进行了测量,实验中雷诺数为9300.对流场进行了本征正交分解(POD),分析了各阶模态对湍动能的贡献.基于瞬态流场重建中各阶模态的系数,比较了有限长棱柱尾流和二维柱体尾流的瞬态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在二维柱体尾流中,代表着卡门涡街的1、2阶模态对湍动能的贡献占支配地位,达到了73.6%,而在有限长柱体尾流中,1、2阶模态的贡献仅为45.9%.
基于国内外雪荷载研究现状,开展地面和典型屋盖表面的积雪密度和屋面积雪分布的实测,详细考察温度、雪深、不同地点等因素对雪密度的影响规律.此外,通过典型低矮屋盖雪荷载实测及理论分析,进一步明确典型低矮屋盖雪荷载分布特征,为结构设计中雪荷载的合理取值提出一些建议,以避免房屋在风雪灾害中由于负荷过大而出现屋盖破坏和整体倒塌的现象发生,为雪荷载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以屋顶光伏系统刚体模型测压实验为例,说明了风洞实验方法在屋顶系统风荷载特性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主要问题.设计包含建筑物和光伏板在内的风洞实验模型,对光伏板表面风压进行测试,着重讨论经过面积加权平均运算的光伏组件风力系数,并考虑了光伏系统设计参数如光伏板位置、倾斜角以及光伏阵列间距等的影响.为保证面积平均运算的精度,光伏板模型采用了尽可能密的测压点布置.结果表明:处于边沿的光伏组件风力系数大于处于内
桁架桥梁断面由于遮挡效应的存在,使得前后桁片的静风阻力不一致,我国《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参考了英国BS5400规范采用遮挡系数来解决前后桁片的静风阻力分配,但规范没有考虑风攻角对于遮挡系数的影响.本文基于典型桁架桥梁断面桁片节点测压风洞试验,研究了-10°~+10°风攻角下的遮挡系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规范计算桁架桥梁断面成桥状态的遮挡系数,在计算间距比和实面积比时,建议将桥面铺装高度计入迎风桁
大量的超高层建筑和超大跨度桥梁结构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兴建,每年遭受若干次的台风袭击,使得抵抗台风荷载作用成为这类结构在服役期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巨大挑战。因此准确刻画台风风场结构特征和湍流特性是该类结构抗台风设计的首要保证。风速剖面刻画了平均风速随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估算结构遭受平均风荷载的重要参数,风速谱则表征了湍动能在不同频率区段上的分布特征,是刻画脉动风荷载的关键参数。本文根据在博贺峙仔岛观测站
基于作者已提出的大型冷却塔风振计算方法“一致耦合法”,结合风洞测压试验获得的表面气动力模式,分析了结构本身因素和外界干扰对强风作用下冷却塔结构风致振动的影响:对不同动力特性及阻尼比的冷却塔模型进行了风振响应背景、共振、耦合项及风振系数的精细化数值计算,初步探索了周边干扰下大型冷却塔的风振机理.发现了特征尺寸、阻尼比和周边干扰对冷却塔风振响应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理解冷却塔结构风致振动机理,避免不利共
面对大量实际结构的风载监测需求,目前尚没有可用的简便、高质量的风压监测技术.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对一种能够同时测量结构表面风压和风向的土木工程用FBG风压传感器受力机构的静力性能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传感原理的研究,对传感机构进行设计和开发,旨在为最终传感器的定型奠定基础.进而建立针对实际结构的新型风压、风向(攻角)监测技术体系,实现对结构物表面的风压特性的直接监测,为极端气象条件下土木结构监测服务,
“掇山理水”是古典园林中利用和改造山水地形的重要手法,“城无水不活”,在现代城市规划的编制中,水的问题也一直是核心工作之一.在南方丘陵地区,通常会通过挖湖蓄水和河道整治的方式来处理暴雨、山洪对城市的冲击.然而,伴随着内涝的不断发生,水量测算不足,水体循环管理措施和“灰水”利用率低等问题逐步凸显.本文从内涝问题的形成的原因出发,结合湖南地区一些项目实践,尝试在城市蓄水湖面、河道的水量平衡、水体布局和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不仅是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城市发展也面临着重大转变,相应的,城市规划也需要改革和创新.在此背景下,积极寻求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城市建设之路,成为城市规划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创新功能区规划的方式方法为目标,通过对前阶段武汉市重点功能区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归纳分析,提出完善功能区规划体系、转变规划理念、完善规划内容等方面的建议.
不同于早期郊区作为疏解内城,转移产业的功能,中国当前郊区化表现出了应对土地限制和新常态下,更具有持续性的郊区开发特征.本文从资本积累的视角出发,首先梳理了中国郊区化建设,并对两种方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认为早期郊区化是一种工业郊区化形式,是一种单一以工业蔓延的开发方式;而当前郊区化的开发模式更具有城市增长极的特征,在用地功能和组织方式上都表现出了综合性新城的特征.其次,本文分析了当前郊区化所内在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