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激光通信系统中偏振特性的分析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激光技术与光电子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_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振激光通信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无线通信手段。在偏振激光通信系统中,保偏要求严格,偏振特性的影响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探讨了当线偏、圆偏光平行经过卡式系统、分光镜、45°;振镜、聚焦镜等,其光线的偏振度以及偏振态的变化。并分析了线偏、圆偏光平行光束经过大口径镜面不同口径处的光束偏振特性。结果表明,孔径边缘两束光相差无几,而在内部,圆偏振光优于线偏振光。此分析为未来寻找偏振补偿的办法提供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偏振在混浊介质中传输,首先给出了MIE 散射理论及偏振传输特性计算模型,其次分析了蒙特卡洛仿真偏振传输特性的流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烟雾粒径与消光系数的关系和偏振随粒子直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当粒子直径小于入射激光波长时,发生瑞利散射,偏振变化较小;当粒子直径大于等于入射激光波长时,发生米氏散射,圆偏振传输特性最大,+45°;线偏振光其次,水平线偏振光和非偏振光偏振传输特性较小。
光谱偏振成像探测三合一技术可实现光谱、偏振、强度成像三个功能,有效地对空间目标进行探查与观测。本文首先介绍了光谱、偏振、强度成像的技术内涵,分析了各自的技术优势,并指出了三合一技术的优势,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光谱偏振成像探测三合一技术方案的设想,最后指出了三合一技术的难点,相信光谱偏振成像探测技术将成为我国空间目标监测新的技术方向。
本文报道了一台基于Cr4+:YAG 晶体被动调Q 的Nd:YAG 纳秒脉冲激光器,重频在1Hz-10Hz可调.采用Ⅱ类匹配的KTP 晶体进行倍频后获得稳定的532nm 激光输出.该激光器输出1064nm 单脉冲能量约900mJ,脉冲宽度7.5ns;532nm 激光单脉冲能量大于500mJ,在不同重频下的输出能量分别为551mJ@1Hz,553mJ@3Hz,546mJ@5Hz 和518mJ@10Hz
全固态单频激光器具有相干长度长、谱线宽度窄、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近年来,已在众多科研、国防及工业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关注。本文由全固态单频激光器的核心--单纵模选择技术出发,结合单频激光功率/能量扩展技术,对国内外全固态单频激光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对其进一步的发展给予了展望。
利用单端泵浦结构,实现了输出功率大于2kW 的全光纤激光振荡器.利用915nm 泵浦源和通过弯曲光纤的方式抑制模式不稳定.激光器的输出功率达到2030W,光光效率68.9%,光束质量M2为1.3.该激光器是目前公开报道的功率最高的单端泵浦的全光纤激光振荡器.
本文研究了基于OOK 调制的近海岸水下光通信实验,其中发射系统采用脉冲调制的532nm 绿光激光器,峰值功率为2w;接收系统用菲涅耳透镜作为光学天线,由光电倍增管探测光信号.系统用Labview 软件控制信号发生卡以OOK 方式调制激光器发射光脉冲,在海洋近岸进行了水下光通信实验,测量了水下不同传输距离时的光信号强度,计算出威海近岸海水的衰减系数为0.5152m-1.利用不同通信速率进行了水下光通
光诱导光子晶格是一种周期光学系统,其对光束传输的控制在全光交换、光开关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我们运用优化的交替隐式差分波传输法对非线性薛定谔方程进行数值仿真,研究了涡旋光束在光诱导自聚焦和自散焦四方晶格中的传播特性,光子晶格对光束传输的影响以及形成涡旋孤子的条件。研究发现,在自聚焦四方光子晶格中的传输时,不存在晶格时涡旋光束会分裂成基态孤子。存在晶格后,非格点激发和格点激发的一阶涡旋光束在合适
空芯光纤可以使光限制在空气纤芯中传导,因而在传感、光通信和激光传输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相比于空芯带隙光纤(Hollow-Core Photonic Band-Gap Fiber,HC-PBGF),空芯反谐振光纤(Hollow-Core Anti-Resonant Fiber,HC-ARF)具有更宽的传输谱和更高的激光损伤阈值的优点。然而空芯反谐振光纤相对较高的弯曲损耗限制了其实际的应用,目前降
Hypocycloid-core Kagome hollow-core photonic crystal fiber(HK-HC-PCF)offers wider transmission bandwith,higher damage threshold and lower optical attenuation at some wavelengths compared to the photon
为了获得具有优异抗高温软化性能的涂层材料,采用激光熔覆的方法在Q235 钢基体上制备了FeCrNiMnMoSix(x=0.2,0.4,0.6)高熵合金涂层,对涂层进行800℃X5h 的退火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研究了退火前后的组织、物相及显微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退火前涂层由fcc 和金属化合物组成,组织为明显的树枝晶,晶间分布有细小的条状组织,其平均显微硬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