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服务商的侦查协助义务

来源 :中国犯罪学会,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u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网络犯罪案件的侦查过程中,网络服务商的协助对于侦查机关侦查工作的顺利完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立法层面来看,中国已初步建立起旨在确立网络服务商提供侦查协助的制度框架;从操作层面来看,网络服务商也具备提供侦查协助的现实基础.但在司法实践中,网络服务商提供侦查协助的积极性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侦查协助范围不明确、与网络服务商信息保密义务冲突、缺乏对网络服务商的补偿和救济几个方面的原因.当前可通过区别案件类型、明确协助范围、强化监督制约、构建救济与补偿机制四个方面入手,破解网络服务商的侦查协助困境.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应用大国.互联网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便捷的同时,也使公民个人信息面临新的挑战.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个人信息所遭受的侵害愈加严重,这不仅给人们的经济利益造成了损失,而且也与保护个人权益的法治精神相违背.如何加强互联网环境下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已成为互联网发展和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快网络化时代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的立法工作,通过借鉴
“大数据时代”下公民的个人信息隐私作为隐私权的范畴之一,逐渐溢出传统“私域”而向“公域”延伸.这种延伸使传统的私法保护模式陷入困境,同时也意味着公法介入保护公民信息隐私之妥当性愈发显著.基于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横跨“公私”两大领域的事实,也使得公私法整合保护的模式成为“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法律保护发展的应然选择.
美国“棱镜”事件震惊世界,在网络高速发展同时监管愈发严格,如何协调好国家权力与公民隐私的问题备受关注.区别于现实世界,网络将用户行为虚拟化为数据存储起来,海量的网络行为变为不可降解,对于公民的隐私权便会造成很大困扰.如果电子身份认证的普遍推行,这便是雪上加霜,国家并没有统一的电子认证技术标准,由运营商自主主导的差异化电子身份认证难免对公民隐私权造成二次伤害.我国近期推出的《网络安全法草案》对网络用
人工智能对刑事司法中的定罪量刑具有意义,对传统刑法的犯罪构成理论、具体罪名的司法认定带来深刻的影响,传统刑法应当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新问题做出前瞻性的分析.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加快军事智能武器发展.可以预见,基于人工智能的军事智能武器,必然会成为未来战场的主角.但是,“机器人战士”会不会也像人一样犯罪?这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现实问题.可以从军事智能武器的犯罪形态和责任归属上入手,研判未来可能发生的防范此类犯罪的情况.
大数据在应用过程中,其所侧重的量化分析、相关关系以及概率思维等将对司法环境带来诸多改变,如提升司法公信力、快速预测类案发展态势以及规范司法等,同时也对检察机关提出了理念、体制和应用上的种种挑战.检察机关要实现管理模式的精细化,必须转变观念,培养大数据意识,建立数据基础平台,开发业务应用,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从而真正做到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实现“智慧检察”的目标.
电子数据证据的评价疑难由其自身属性特征及社会环境发展等诸多因素造成.对于作为证据的电子数据进行评价,需要与传统证据一样作真实性、合法性与关联性方面的审查.按案件类型或证据源特征对指标进行提炼细化是合理评价的前提与基础,并需要随时代的发展调整更新.具体于电子数据,似然率与证据强度的对应关系需要更为全面与深入的研究,但总体趋势应该比传统标准要求要高.通过贝叶斯决策,电子数据证据对于前期事实认定结果的推
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影响已经不言而喻,从社会生活方式到商务模式的变革,再到司法体制的自身变革,最终会在变革的冲突中实现法律和科技的平衡,电子签名作为网络空间和实体用户之间的唯一纽带,不仅是在身份认证、电子数据的证明、还是司法判决的文书等多方面实现全程电子化的基础技术设施.本文从电子签名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及诉讼模式的变革等方面进行深度讲解.
证据推理是诉讼主体依据逻辑和经验法则,从证据要素集指向事实要素集的思维过程.虽然证据推理一定程度上受到逻辑和经验法则的限制,但在实践中存在公开性不足、过于依赖个人道德水准和经验的问题,而理论上对经验法则体系化、以概率论解决证据似真性的尝试也遇到瓶颈,致使证据推理的理性化尚有缺憾.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使其与证据推理的融合成为可能,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分析等分支能够对证据推理的理性
本文以新型“圆形监狱”理论为切入点,讨论在网络“圆形监狱”的时代背景下,窃取网络虚拟财产犯罪定量模式之重塑.网络暴力与失范行为猖獗的今天,权力早已被窥探和私欲裹挟,这也成为“圆形监狱”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另类解读与诠释.以此,在阐述和评价传统财产数额化的定量标准在认定上的偏颇和疏漏的同时,本文提出将传统盗窃罪定量评价机制的“数额为主、情节为辅”向“数额与情节并重”,逐步向“情节”倾斜与靠拢,并根据虚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