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德国大学的学术自由精神探析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5届学术年会暨庆祝王承绪教授百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德国大学的命脉是学术自由精神,在学术自由精神的引导下,十九世纪的德国大学承前启后,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典范,书写了一卷人类精神进步的光辉史诗。四分五裂的政治局势,新旧势力的激烈斗争点燃了勤劳奋进的德意志民族的思想火花。以普鲁士王国的支持为保障,在以洪堡、费希特为代表的一批进步学者、哲学家的主持下,十九世纪的德国大学成为了自由的精神王国,并推动了人类知识、文明的长远进步。
其他文献
“平静的革命”给魁北克社会带来了深刻变化,使魁北克的公民教育获得了新的发展。新的魁北克公民身份和认同逐渐形成。魁北克公民教育的发展始终在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中寻找落点,又在联邦主义、地区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不断调和,从而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公民教育模式——文化间性主义,以期实现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公民整合与民族建构。
美国于2002年初正式出台了教师质量公平配置的联邦政策,实施至今已近10年。本文阐明了该政策出台的意义,指出了该政策实施中的重点难点,分析了有关对策的得失,并通过反思美国推进该政策的经验,提出了如何解决我国中小学教师配置失衡问题的个人看法。
解决中国教育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可以借鉴国际成熟的经验,但更要面向中国国情、面向中国教育的实际。这就要求:在剔除由于过度行政化对教育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吸收适度行政化的合理成分;在合理运用去行政化优势的同时,积极防范去行政化一哄而起带来的不良后果,用两者之长,去两者之短,使教育的发展既不是单一的行政化也不是纯粹的去行政化而是不折不扣的科学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均衡发展。
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发展的国家化与灵活化趋势备受关注,从中美两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发展过程及要求的对比之中,可以借鉴美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一些成功经验,同时对中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在逐步完善过程中的诸多不足,如关于教师资格证书考试门槛太低,教师资格证书期限问题以及教师资格认证部门和使用单位的法律意识问题等进行不断的思考和解决,最终完善中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创建大国的伟大时代任务,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步伐,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应当积极配合,提升学科研究定位,创新学科研究方法和研究分析框架,为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之路做出新的探索和贡献。
俄联邦军事教育近些年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没有解决的问题。根据改革的成果和问题,可以预测俄联邦军事教育改革今后的发展趋势。
通过游戏和创造力的特征与种类分析,可发现游戏与创造力的联系与差异。以此为基础探明在游戏中培养儿童创造力遭遇阻碍的外在和内在原因,提出相关策略,即针对教学现实问题转变教学思维,开展教师培训项目和创造性教学,以更好地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2000—2009年所收录的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的论文的发表年代、涉及国家或地区、刊载期刊、高产作者、研究单位、学位论文等方面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清晰发现,近十年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具有研究领域广泛、研究成果丰硕,微观个案比较研究活跃、学科差异性得到重视,实践意识增强、“比较”味道浓厚,定性分析和实务研究多、实证调研和系统考察少等特点。因此,今后的研究要拓宽
王承绪先生,男,1912年8月生,江苏江阴人,193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并留校任教,1938年赴英留学,曾任诺丁汉大学讲师和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精通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多国语言。1945年,在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的邀请下,他毅然回母校任教,历任浙江大学、浙江师范院院、杭州大学教育系教授,系主任,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高教所所长等职。先后编译和出版了《西方教育论著选》、《比较教育》、《民本主义与
我国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依然存在教育财政投入不足、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不同区域人口分布变化差异大等,制约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发展的瓶颈。本文提出通过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建立促进均衡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师资配置均衡化、推进教育资源合理分配、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建立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监督评价机制等途径,进一步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