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大西洋大眼金枪鱼主要生物学特征的垂直变化

来源 :2014年度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w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比较大眼金枪鱼渔获率、叉长分布、性成熟度和性比以及摄食等级等参数在深度上的垂直分布,来研究主要金枪鱼类生物学特征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大眼金枪鱼在1-2钩位上的钓获率最低,只有9%,5-6钩位钓获率最高,达到39%;各深度组内的优势叉长组都是121-160cm,均占到本深度组内的50%以上,各叉长组分所占比例的结构在四组深度上类似.各钓获钩位区间上1级摄食等级所占比例都是最大的,超过30%;除摄食等级1级和2级之间的深度分布均值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外,其他摄食等级之间都不存在显着性深度分布差异;聚类分析钓获钩位上摄食等级结构相似性,结果可分为3组.卡方检验结果表明除第1钩位和第2钩位的性比符合1:1外,其他钩位和整体样本性比都不符合1:1.相关性检验叉长分布、摄食等级和性成熟度与钓获钩位之间呈弱相关性,检验结果不显着(P>0.05).
其他文献
2013年国家基金委东海科学考察实验研究6-7月航次中,"科学三号"调查船在浙江南部瓯江人海口北侧乐清湾(28° 04.064N、121° 07.038E,水深13 m,盐度24.70)避风期间,发现小公鱼产卵场.7月4日-7月5日在该海域不定时使用大型浮游生物网连续采集小公鱼鱼卵样品,得到自细胞分裂期至孵化期的胚胎发育系列样品.同时利用部分采集的鱼卵进行人工孵化和仔鱼培养实验,得到初孵仔鱼至孵化
会议
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为实验对象,通过水体暴露方式对其进行BaP持续染毒,随后进行释放试验,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三疣梭子蟹肝脏P4501A1 (CYP1A1)、P-gp相关基因表达随暴露时间、剂量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在持续染毒时BaP对P4501A 1、P-gp基因的表达起诱导作用且对P4501A1的诱导更为显着。随后释放期间P4501A1、P-gp
根据2011年5月(春)和2010年11月(秋)在苏北浅滩大丰海域渔业资源调查的资料,分析了大丰海域鱼类体长、体重、幼体比、优势种与数量密度的分布特征以及优势种对鱼类总数量的贡献,研究了苏北浅滩大丰海域鱼类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春季鱼类平均体重与幼体比均大于秋季,体长相差不大.春季重量密度稍大于秋季,分别为16.08kg/km2和10.74 kg/km2,而秋季尾数密度远大于春季,分别为16.3
Preliminary study of biological features of Sthenoenthis oualaniensis were carried out with 780 specimens randomly captured from South China Sea during the months of September and December,2012.The ra
根据2009年12月、2010年5月和9月杭州湾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了杭州湾海域的鱼类尾数和重量密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优势种的组成及其对鱼类总资源密度的贡献.结果显示,调查海域鱼类密度季节变化明显,尾数和重量密度均为冬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最低.春季、夏季和冬季的尾数密度分别为5.55× 103 ind/km2、22.10×103 ind/km2和10.52×103 ind/km2,
深水金线鱼是我国南海主要渔业经济种之一.为了探讨南海深水金线鱼资源评估和管理对策,本文采用9个微卫星标记,对南海4个深水金线鱼群体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4个群体中共检测出等位基因100个,等位基因数平均为7.9,平均表观杂合度的分布范围为0.561-0.652,期望杂合度的分布范围为0.730-0.780,说明各群体内部均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态性,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依据2010年4月、7月和11月对浙江鱼山渔场-椒江口近海海域的海洋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等生态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浮游植物丰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春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均是3个季节最高,丰度的高值区位于调查海域的南部,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占绝对优势;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
会议
本实验于2012年2月-2014年1月对山东半岛荣成天鹅湖一年生和多年生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的有性生殖策略和种子扩散机制进行了研究.根据干扰和胁迫的类型将天鹅湖大叶藻海草床分为以下5个区域:潮间带一年生(IA)和多年生(IP)大叶藻斑块区、潮下带多年生海草斑块区(PA)、连续海草床中心区(MC)和边缘区(MM).以MC为未受干扰的对照区,对以上5个区域大叶藻的性生殖策略进行
会议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笋壳鱼(Oxyeleotris marmoratus)、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乌鳢(Channa argus)四种密养淡水鱼塘的浮游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一个养殖周期中各养殖品种池塘的浮游植物结构组成状况。对浮游植物定量样品鉴定结果显示:整个采样期共鉴定到298种(含变种和变型),分属于蓝
2012年9月,在中国南沙群岛渚碧礁采集到猪齿鱼属标本,经鉴定为中国1新记录种——腰纹猪齿鱼Choerodon zosterophorus.本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吻稍突出;背鳍ⅩⅢ-6;臀鳍Ⅲ-10;体被中大圆鳞,侧线完全,侧线鳞片27;从最后几个背鳍鳍棘基部下侧至胸鳍基部上侧之间有一条较宽白带;背侧有一较大黑色斑点,白班背鳍后端处的腹鳍位置上背部也有一较大黑点,通常在白斑处以黑色边缘线形式向前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