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家猪及野家杂种猪CAPN1基因多态性分析

来源 :第十一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ube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克隆、测序,在野猪、民猪CAPN1基因中找到分别引起NaⅢ/EcoRⅡ酶切位点改变的两个SNPs,建立了PCR-RFLP检测技术,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在野猪、民猪、大白、长白,杜洛克、野家杂种猪中的分布,探讨了基因型在种间的分布规律.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基因型在6个品种(品系)问的分布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并且NaⅢ位点等位基因的分布在瘦肉型猪中以B为优势基因,在脂肪型猪中以A为优势基因,说明该位点的突变可能与瘦肉率有关.
其他文献
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首次研究了中国3个黄牛品种820个个体NUCB2基因的变异.结果表明在NUCB2基因外显子9发现两个沉默突变27451G>A和27472T>C,即碱基变化没有导致氨基酸的改变,两个位点不同基因型与南阳牛体重、日增重和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没有发现这些突变对南阳牛的体重、日增重和生长性状产生显著影响.
经过Genbank搜索,筛选了9个微卫星位点有多态性.对60只豁眼鹅及杂交后代品种的DNA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等位基因组成,计算各座位的基因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不同的引物获得的等位基因数为2~7个不等,9个位点共获得了3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平均获得3.78个等位基因.9个位点的平均基因频率0.2647,平均杂合度为0.5085,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4289,CKW27、CKW42、CKW
PRKAG3基因是编码—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protein kinase,AMPK)γ亚基的γ3基因,主要在骨骼肌中表达.PRKAG3的突变被广泛认为是影响猪肉糖原含量近而影响肉质性状的一个重要因素.本实验利用SSCP技术在滩羊、哈萨克羊、呼伦贝尔羊和无角道赛特羊PRKAG3基因中检测到6个SNPs,外显子4上的3个突变为同义突变,1个突变位于内含子11上,2个突变位于
本研究对去势和非去势公猪的生长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还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分析了这些公猪下丘脑组织中的LEPR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去势与非去势公猪胴体脂肪率和瘦肉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体重仅在30周龄时才存在显著差异(P<0.05);非去势公猪下丘脑中LEPR基因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去势公猪(P<0.01),并且相对表达量的差异随着周龄增加而扩大.结果提示:去势与否显著
采用PCR-RFLP方法,选取限制性内切酶Bpu1102Ⅰ,研究了五指山猪IGF2基因5’调控区部分片段的多态性,探讨不同基因型与体高、体长,胸围、体重4个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在Bpu1102 Ⅰ酶切位点中,CC型为劣势基因型,优势等位基因为T,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该位点P>0.05,提示所研究的五指山猪群体在该位点已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其相关分析未发明不同基因型个体在相应性状上
肌钎维的数量和体积是决定肌肉产量的最重要因素,传统育种对猪肌肉生长速度的提高已经很难,因而,寻找影响肌纤维早期发育的新基因成为当代育种工作者的目标之一.鉴于BTG1基因对成肌细胞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分离了猪的BTlG1基因,并利用在3UTR区寻找到的一个SNP位点,运用PCR-RFLP的方法,在通城、瑞典长白、英国大白三个纯种及长大通和大长通两个三元杂种猪组成的试验猪群体中检测了192头猪的Bsh1
采用PCR-RFLP(MspⅠ)方法分析了湖北白猪杂交后代共计228头猪的MyoG基因外显子2,3及内含子2和5-端调控区域遗传多态性,利用最小二乘模型分析了杂交后代Myo6基因型对相关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PCR1 Msp Ⅰ-RFLP位点上,杂交后代的优势基因型为AA型,没有发现纯合BB型;在PCR2 MspⅠ-RFLP位点上,杂交后代表现为单态,没有发现梅山猪特异性Msp Ⅰ多态
以本室与通城县畜牧局合建的试验猪群(3个纯种和2个三元杂种)和美国Iowa州立大学的资源群体为试验材料,对猪LDHA和COPB1基因进行PCR扩增,检测了LDHA第6外显子A784G多态位点AciⅠ PCR-RFLP和COPB1 3’UTR区C298T多态位点Rsa ⅠPCR-RFLP在上述群体中的基因型.结果表明:LDHA A784G多态位点在通城群体中与肉质性状存在相关的趋势,在资源群体中与肉
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H-FABP基因在体重100kg左右的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差异,分析了H-FABP基因表达差异与肉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莱芜猪的背最长肌H-FABP基因mRMA的表达水平比杜洛克猪高38.60%,认为可能与莱芜猪肌内脂肪舍量极显著高于杜洛克猪有关(P<0.01);H-FABP基因的背最长肌mRNA的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pH值成正相关,与肌纤维直径成负相关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简称抑肌素,又称GDF8)是骨骼肌发育的负调控因子。以前对该基因5调控区435和447位点的研究发现存在A-G和G-A两种单倍型,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对包括879位点在内的3个位点的多态性及所构成的单倍型和双倍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198头大约克、292头杜洛克,140头长白和9头野猪共639头猪的检测,发现共存在A-G-T、G-A-T、A-A-A和A-A-T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