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的编研创新--以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为例

来源 :2017年全国青年档案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档案编研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方式之一,也是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要实现档案编研创新,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编研体制是档案编研创新的前提.追踪现实与学术价值是档案编研创新的保障.档案编研创新需要注重编研成果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档案编研创新要重视档案编研成果的多途径传播,使编研成果为众人所知,进而实现档案利用效率最大化.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介绍了档案行业标准《录音录像档案数字化规范》制定的研究过程,并阐述了画面宽高比、画面帧数、文件格式等关键技术参数与管理要求的确定依据.
SSME是当今服务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其多学科知识整合的思想把四大知识源进行了有机整合,即关注技术创新的自然科学及工程、关注商务创新的管理科学、关注"人"和组织创新的社会科学以及关注顾客方的需求创新的全球经济与市场.本研究主要运用现代服务科学理论,针对当前档案信息服务领域评估体系缺失的现象,根据当前现状,分析基于SSME构建档案信息服务评估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通过构建模型以及设计评估档案信息服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凭借自身强大的IT技术与用户体验思维,迅速成为传统服务行业的改革转型利器.对于档案公共服务工作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推动传统档案服务工作与现代用户体验思维相融合的最佳时机.如何将当前档案公共工作与"互联网+"用户体验思维有效结合,便成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却又值得深思的课题.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档案公共服务"模式的建立并非筒简单单的触网结合,这涉及建立用户资源模型,转变服务思
档案是一个民族也是一个城市不可再生的集体记忆.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速,在各地建设"文化大市"的背景下,作为保存城市记忆工程的综合档案馆,馆藏的档案除要具有权威性、真实性外,还应该是丰富的、生动的、形象的、多方位的.各种档案历史资料所释放出的无穷魅力,正在逐渐引起现代城市管理者的日益重视.为此,本文就如何做好档案资料的征集与开发利用工作,探讨其在丰富"城市记忆工程"中的模式发展.
校史档案是追溯校史的有力凭证,是校史研究的前提和保障.新时期高校在传承以往基础上,可通过在大学内开设校史文化选修课并同步网络课程、开通校史档案征集微平台这两条途径,扩大校史档案的征集群体和范围.校史研究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等多重作用,需要编研者具备多学科综合素质.因此,校领导要足够重视,引进专业人才长期投入研究.与此同时,校史编研者要汲取三十余年来的研究经验,避免地方高校修史的"通病",兼收官私修
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明的精神高度.内蒙古"三少民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其独特的民族习俗构成我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民俗档案是民俗的历史见证,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蒙古"三少民族"民俗档案的保护,要置于民族文化传承的视阈中审视,才能作出更好的认识与评判,以确保它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迎合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历史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大局出发,以全新的著录理念与方法打破了人们对以往传统的案卷级著录模式的认知界限.它在丰富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满足公众多层面的利用需求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优势突出,成为加速历史档案信息化进程提升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在著录实践中却有诸多因素制约着文件级著录质量的提升,本文以影响质量的瓶颈问题为切入点,从
当前移动网络环境下档案公共服务主要存在两种形式,即档案类微信公众平台与档案类移动手机客户端,相较传统而言,移动网络环境下档案公共服务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服务理念的改变、服务形式的创新、服务对象的扩大、服务性能的提升等四个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希望对当年的档案公共服务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是"十三五"时期档案部门的重点工作.长春市档案馆馆藏国家重点档案文件级目录体系建设是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第一批计划项目.本文简要介绍了长春市档案馆馆藏国家重点档案文件级目录体系建设项目的政策背景和档案概况,在项目筹备阶段解决了明确项目任务目标、形成规章制度、确定流程和方法三个问题,在项目实施阶段尝试了纸质材料、电子表格、数据库三种著录方式,总结了阶段性成功经验.
移动数字终端模式为档案信息服务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功能保障.相对于传统档案信息服务体系,移动数字终端背景下的档案信息服务在流程架构和关系体系上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向创新化、安全性、协同化、交互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