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氮沉降增加情形下的天然有机质化学的变化

来源 :NCEC2019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xin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渐频繁的人类活动影响下,氮沉降增加已成为全球变化的重要趋势1.氮素同时作为重要的营养元素与污染物,其增加可引起一系列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变化.利用目标性的生物标志物分析、非目标性的吸收与三维荧光光谱、超高分辨质谱和一维二维核磁共振谱分析、氯反应性测试实验等方法,研究了天然有机质在长期氮添加野外森林实验平台中的响应,以及对流域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生成与毒性的潜在影响.
其他文献
陆地生态系统硅-碳耦合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调节主要是由于植物作用而引起的。其过程包括植硅体对有机碳的圈闭、硅在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对植物生物量碳积累和木质素等组分的调控以及土壤理化性状对有机碳的保护等(图1)[1]。
会议
有机质(HS)广泛存在于各类环境介质中,在环境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虽然光谱、质谱等分析技术近年有显著的进步,但能进行分子水平定量检测的有机质仅占到HS 总量的不足十分之一,HS 的表征是环境、地球化学、土壤科学、海洋科学等学科的共同难题。
生物炭中的溶解性有机碳(B-DOC)在环境中大量存在,但B-DOC的释放特征和分子结构仍不清楚。本研究选取不同生物质原料(猪粪和水稻秸秆),将其与两种典型矿物(蒙脱土和针铁矿)和两种金属化合物(FeCl3和AlCl3)进行充分混合,将混合前后的生物质在不同热解温度(250和450 ℃)和方式(干热解和水热解)下制备生物炭,考虑环境温度和溶液pH的影响,探究环境中常见的生物炭中DOC释放规律和结构特
在中国,2013年的抗生素使用总量估计为16.2万吨.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抗生素残留、抗生素耐药细菌(ARB)和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对环境的广泛污染,已成为全球公众关注的焦点.全球范围内感染引起的ARB的出现和传播被认为是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
抗生素作为一类抗菌性药物被大量运用于人类和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这会导致环境中残留大量的抗生素。同时,病菌的抗生素耐药性也会发生变异,从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本研究旨在从湖南省某大型猪场固体废物中筛选出一株土霉素高效降解菌,并检测该菌对土霉素的降解特征。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相关,其中敏感人群受影响更为显著,不同地区的人群受影响程度也有差异.
会议
固体有机质是土壤中最丰富、分布最广的有机质,它控制着碳和营养物质等的循环过程.研究表明,在太阳光自然照射下,固体有机质能将银离子还原为金属银纳米粒子,还原动力学包括成核过程和表面自催化还原过程,其速率常数分别为2.49×10-3 h-1和4.47×10-2 mM-1 h-1.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土壤碳库中最活跃的有机组分,是土壤微生物重要的物质和能量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