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胰伴神经内分泌分化腺癌与单纯腺癌肝转移CT征象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m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伴与不伴神经内分泌分化(NED)胃肠胰腺癌(GEP-ADCs)肝转移CT征象的差异,探讨CT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影像资料完整的17例NED(+) 的GEP-ADCs及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匹配的34例NED(-)的单纯GEP-ADCs患者肝转移CT影像.分析肝转移灶数量、大小、分布、形态、动态增强特点及伴发腹水、淋巴结肿大征象.应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影像征象差异.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鉴别诊断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判断诊断价值. 结果:两组肝动脉期强化区域不同(χ2=11.886,P=0.001),NED(+)组肝转移灶环周强化比例高于NED(-) 组(94.1%比44.1%);两组动态增强特点不同(P=0.004),NED(+)组流出型比例高于NED(-)组(41.2% 比5.9%),NED(+)组平台型比例低于NED(-)组(58.8%比91.2%).其余影像征象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动脉期强化区域、动态增强类型是鉴别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P<0.001). 结论:NED(+)与NED(-) GEP-ADCs肝转移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技术. 方法 128例患者,共计165节椎体在C型臂X线机下行PVP术,骨粘合剂(PMMA)注入量为2.7-9.5ml. 结果 165节椎体全部穿刺成功,其中146节(146/165)行单侧椎弓根穿刺,临床疼痛缓解总有效率95.3%(122/128),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间盘退变是一个由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病理过程。过度负荷是引起和加快椎间盘退变的一个重要原因。髓核内蛋白多糖(proteoglycans)含量的减少是椎间盘退变的共同特征。蛋白多糖含量减少导致椎间盘组织完整性破坏,水合能力降低,承重能力下降。
目的 分析鼻腔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CT及MR表现,探讨其诊断要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16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CT、MRI 特征及临床资料,均行CT平扫及增强,其中9例行MRI平扫及增强. 结果 16例CT表现均单侧发病;肿瘤位于鼻腔8例,鼻窦4例,同时累及鼻腔、鼻窦4例;形态欠规整,呈软组织密度,其内未见钙化和囊变;周围组织均受侵;增强后不均匀中-重度强化.9例
目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生物材料,因其出色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完全降解性,而在组织工程和医用材料领域被受关注.以PHA和羟基磷灰石(HA)为原料,制备出具有高强度可吸收的3D打印材料.方法:按一定比例将PHA和HA特殊混合后,利用挤出装置制做出直径为1.75mm的3D打印原料,3D打印出直径5mm、高10mm圆柱状模型样品体.采用该复合材料与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
目的探讨经皮前路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在一些特殊上颈椎损伤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皮前路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一下疾患:①老年和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性寰枢椎不稳骨折7例,男6例,女1例;年龄64~84岁,平均72.4岁.寰椎骨折:Jefferson骨折2例,前弓骨折2例,前后弓两处骨折2例,前后弓骨折+侧块骨折1例.
目的:比较羊水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F-MSC)、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UC-MSC)和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MSC)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的抑制作用有无差别.方法:从妊娠中期羊水、新生儿脱落脐带、正常成人骨髓中分离获取原代AF-MSC、UC-MSC和BM-MSC.观察形态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分子.取传代培养的第4代的AF-MSC、UC-MSC和BM-MSC体外诱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臀肌筋膜挛缩松解术后早期康复干预对功能锻炼中的影响,提高手术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6例臀肌筋膜挛缩患者,男50例,女56例,年龄15-42岁,双侧臀肌筋膜挛缩101例,单侧臀肌筋膜挛缩5例,平均年龄21.8岁,通过皮肤三个定点小切口,在关节镜监测下,行臀肌筋膜挛缩松解+髂胫束松解术,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干预,
目的:回顾研究椎板开窗髓核摘除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09年8月我院以椎板开窗髓核摘除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方式(即联合Coflex组)及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方式(即对照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且有随访资料的患者6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皮肤牵张技术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32例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22-66岁,平均32.1岁.入院时破溃的皮肤创口及窦道大小不等,均有脓性分泌物,可见骨或内植物外露.
目的:探索结合3D生物打印、高压静电纺丝、干细胞和可吸收生物凝胶技术构建活体血管化人脸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至第4代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hMSCs)悬液与海藻酸钠-增韧纤维蛋白水凝胶混合制备成细胞-水溶胶混合物,细胞密度为2×107/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