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磁分形在地浸砂岩型铀矿床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t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主要产在北方大中型中新生代盆地,地表覆盖厚,无明显的铀矿化显示,属全盲型,地质上和传统的地球物理方法都难以奏效.随着应用航磁方法进行铀矿普查的深入研究,发现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形成与富集过程中,其周围的铁磁性矿物遭受破坏,从而使矿化区呈现出高频弱磁性特征,该特征提供了应用磁法直接找矿的前提.我国新疆伊犁盆地南缘三个已知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都位于航磁异常微变部位的低稳磁场区内.但直接在航磁异常图中识别这种弱磁异常是比较困难的,本文根据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区磁异常的上述特征,采用分形技术进行提取.
其他文献
本文对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油气地震方法试验与构造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1994-1998年曾在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油气勘探前期调查与评价工作,取得了大量宝贵资料和阶段性成果,为羌塘油气勘探提供了基础。
本文利用自适应遗传神经网络方法对某气田须二段裂缝性储层进行了高分辨率非线性反演,得到的视密度剖面具较高分辨率和一定可信度,表明它对于该类储层裂缝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裂缝性储层研究方法。
本文对东南极冰盖中山至Dome A断面冰层厚度的地球物理探测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野外观测仪器和参数选择、探测结果分析等进行了论述。
本文对裂缝介质的地震吸收衰减属性应用进行了研究。文章对裂缝介质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并将裂缝及填充颗粒理想化为均匀分布的币形薄椭圆状,对各向异性介质物性矩阵的定义进行了细微修改,研究了影响物性参数的弹性模量、孔隙度、裂缝密度等重要因素。
本文在石油勘查中采用瞬态瑞雷面波勘探法进行了浅层地表调查,并在华北地区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较理想的效果。文章围绕多通道瑞雷波勘探技术、实际资料的应用效果等进行了论述。
本文对近海工程高分辨率多道浅地层资料处理软件开发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系统组成、关键技术、应用前景等进行了论述。
本文对2004年和2005年苏门答腊-安达曼地震的破裂成像进行了研究。文章把中国国家台网作为接受源,通过监测高频辐射的方向绘制了滑动的过程,并针对每一个可能的震源位置叠加地震图而得到了震源的直接成像。
本文以虚拟压缩恢复法(包括虚拟向下延拓法)为基础,探讨如何根据卫星(如CHAMP卫星)的引力位观测数据(以卫星定位信息为基础通过能量守恒定律获得)确定地球外部重力场.
随着对地观测能力和数值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科学家开始广泛使用数值模拟实验方法研究全球至板块尺度的地球动力学问题。本文的工作,就是依据最新的GPS测量结果和Kong and Bird发展的薄壳有限元方法,来探讨在周边板块作用和内部地形、地热不均匀分布条件下,大规模断层的存在与活动程度对东亚地区整体运动形式的影响方式。
首都圈地区位于华北北部,是燕山、太行山隆起的交汇部位,这里构造复杂、富含石油和矿产,又是中国大陆乃至世界上板内地震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自2001年10月以来,一个具有107个台站的密集数字地震台网在该区开始运行,本文在利用新建台网记录的大量高精度区域地震资料反演得到精细地壳速度结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新台网记录的大量远震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