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霉菌PCR分子检测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mer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和其他疫霉菌及部分卵菌的ras-related protein(Ypt1)基因的序列差异,比较设计了1对特异性PCR引物PCA1F(5‘-GTA TAGCAGAGGTTTAGTGAA-3’)和PCA 1R(5‘-ACTGAAGTTCTGCGTGCGTT-3’).该引物可以从12株来自不同地区的辣椒疫霉菌基因组DNA中特异地扩增出352 bp的片段,而从其他疫霉菌及其他植物病原真菌中均扩增不出条带,表明该引物对辣椒疫霉菌检测具有很好的特异性.进一步优化了检测体系,在25μl的反应体系中,引物PCA 1F/PCA 1R检测灵敏度为10pg基因组DNA,同时建立了套式PCR检测技术,以PCA 1F/PCA 1R和PCA2F/PCA2R进行套式PCR扩增,则能够检测到10fg的基因组DNA,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00倍.
其他文献
为了探索防治甘薯茎线虫的安全、低毒、高效的化学防治药剂及综合防治技术,2007~2008年,在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甘薯种植基地进行了冬前翻耕、浇水与药剂处理,冬后翻耕、药剂处理与浇水的田间药剂试验,就市场上使用较多的化学防治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的种群数量、病情指数、产量损失情况等进行了评价,以期有效地控制甘薯茎线虫的为害,为甘薯产业基地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本文鉴定分析水稻品种(系)的抗瘟性,对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合理利用,以及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与为害具有重要实践应用价值。同时明确稻瘟菌生理小种类群、致病性和地区分布,进一步研究病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
从辽宁省等不同地区采集土壤样品25份,采用稀释分离法得到放线茵521株,通过琼脂块法筛选得到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ts.)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拮抗放线菌32株。采用牛津杯法对32株拮抗菌发酵液进行复筛,抑菌圈直径≥15mm的拮抗菌有16株,其中4株放线菌抑制作用明显,菌株7-16、7-29、13-25在1号培养基中的发酵液抑菌圈直径分别为:60.2mm、59.6mm、58.
本文以西芹黄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apii为靶标,利用平板对峙法对分离自花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 cv.variegata根系的内生菌进行初筛,然后以其他10株来自不同植物的病原真菌为靶标进行复筛,获得一株广谱抗真菌的芽胞杆菌S11,初步鉴定为坚强芽胞杆菌Bacillus firmus。
植物寄生线虫每年给农业、林业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食线虫真菌是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中极其有用的生物资源,本文综述了在利用这类真菌研发线虫生防菌剂中涉及的应用基础研究进展,包括食线虫真菌资源,食线虫真菌侵染线虫的分子机制,生物防治现状,杀线虫毒素概况,以及线虫生防中需要解决的生态学问题。
本文从山东省蔬菜种植区采集的120份土样中分离获得一株具有解钾活性的木霉菌株T47-4,探讨了在对峙培养中该菌株对棉花立枯丝核菌的拮抗能力,并且采用形态学结合ITS序列测定比对法鉴定该木霉菌株T47-4的种类。
目的:探讨生防菌B9601-Y2抑菌活性物质difficidin的合成途径。方法:根据FZB42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设计了difficidin合成途径上游的两个完整基因序列的引物及difficidin合成途径中聚酮合酶合成的部分序列的引物,扩增B9601-Y2的同源基因。结果:这两个菌株的difficidin合成途径上游的两个完整基因序列及聚酮合酶基因的部分序列均达98%的同源性。结论:可推断B9
为了研究和筛选防治毛葡萄穗轴褐腐病的最佳药剂,为生产上对该病害进行合理的防治提供依据,作者采用菌丝生长抑制发法测定了13种常用杀菌剂单剂和12种复配剂对毛葡萄穗轴褐腐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按产品推荐使用浓度进行室内药剂筛选,并测定了其中对病原菌有较好抑菌效果的4种单剂及1种复配剂(按3种不同比例复配)对该病原菌的毒力。
本文对紫羊茅和黑麦草上新发现的腥黑粉菌及相关种在形态、萌发生理及初生担子细胞学特性的研究,结合分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ITS. IGS等基因序列信息,确定该菌的分类地位,并于2007年和美国黑粉菌专家Lori Carris、Lisa Castlebury联合发表新种。
武夷菌素(Wuyiencin)是一种防治农作物真菌病害的新型农用抗生素。为了提高武夷菌素产业化生产水平,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扩大应用面积,本文介绍了武夷菌素产业化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高产菌种选育和应用、发酵生产培养基配方优化、分离提取技术的改进、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研究、使用范围和使用技术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