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凌日:2004年与1761年比较研究

来源 :2004年天灾预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vs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有关金星凌日重现时间的几个概念。对金星凌日:2004年与1761年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金星凌日与黄河中下游大洪水存在相关性,公元前184年至公元60年期间(243年)黄河中下游大洪水年份与公元1761年至公元2004年期间(243年)黄河中下游大洪水年份,有极好的同步性和一致性。
其他文献
我们认为影响大气环流变异的主要因素是行星。主要依据有四:1、行星的会合周期影响着旱、涝周期。2、月亮与行星能在其对应纬度引发大气潮。3、行星、月球能给其对应纬度增温形成大气环流变异。4、以往预测特大旱、涝的实践对此也已充分地证明。由于行星的运行轨迹可以预知,因此在“行星对应区方法”下旱、涝、风、雪等自然灾害便由以往的“不测”成为可测。
台风是影响我国的严重灾害性天气系统。每年都有台风在我国登陆,如能作出我国登陆台风年次数的长期预测,则有其一定价值。本文用逐步回归方法,并对因子进行优化,同时作10年试预报,最终确定预报因子作出预报。从2003年的预报来看,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
本文以天文、气象、海洋自然地理等多学科知识为基础,将多年来研究创编的一系列巨灾洪水长期预测方法予以介绍。随着研究的深入,影响预测的前兆因素显露明显,预测指标与预测对象的相关关系可得到加强,预测精度逐步得到提高。如此说,大洪水是可以预测的并且是可以定量的。
水文中长期预报的三个基本原理是:水文循环原理、水量平衡原理和循环波动原理。从三个基本原理出发,就得到了综合预报方法。本文介绍了水文循环原理、水量平衡原理和循环波动原理的内容和作用。
我国地处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易受台风侵袭和影响的国家。因为西北太平洋是全球8个台风和热带风暴(以下笼统只称台风)最易生成的地区之一,1949~1997年共计48年资料统计表明:每年约有28个台风在该地区生成,其中登陆我国的每年平均约为8个。本文介绍了台风生成年频率的预测,阐述了降水趋势的预测方法。
1932、2004年的太岁、合神、入局,太乙入艮、文昌、始击完全一致,为此1932车的天灾实况可作为2004年的预测。2003年淮河的特大洪水,渭河、汉江的大洪水均作出预测,得省市防的肯定和好评。本文介绍了2004年天灾的预测依据。
赣江是长江中下游的一条重要支流,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之北,北纬24°~30°,东经113.5°~117°之间,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本文介绍了赣江年最高洪峰水位的特征,阐述了赣江年最离洪峰水位与年最大日雨量的关系,分析了赣江年最高洪峰水位和年最大日雨量主要成因,探讨了季风雨带与刷高的关系及其在形成年最高洪峰水位中的作用,浅谈了形成赣江年最离洪峰水位大气环流形势特征。
作者经历30余年探索,运用整体研究方法,从剖析台风强度突变入手,寻找到天气突变的触发因子,发现只有黄道面的主要天体与月亮、地球成直线时(视赤经相等或相差180°)的引潮力共振方可触发。各种突发性的特大自然灾害,都是在内部条件基本具备情况下,由此种“三星一线”时的引潮力共振而触发。并已在预测中取得了跨越式进展。本文介绍了2003年8月上旬法国热浪的引起原因。
2003年淮河流域发生了超过1991年的特大洪水。其暴雨的集中期主要出现在6月29日至7月4日共持续6天,其次是7月8~10日。其中,6月29日至7月1日和7月4、8~10日出现局地大暴雨;7月3日为局地特大暴雨。幸好,7月4日发生最强的特大暴雨,没有降在淮河流域而是落到长江下游,洪水直接排入了长江。本文介绍了2003年淮河大水副高的调整,分析持续大暴雨到特大暴雨的发生原因,阐述了7月4日的最强特
太阳活动效应、行星活动效应、地球物理效应;历史演变法、方差分析周期迭加法、相似法、自然正交分解法、物理成因分析和天灾预测综合预测方法等。本文介绍了2004年我国主要大江大河的预测原埋和方法,阐述了预测的主要依据,浅谈了我国主要大江大河最大暴雨洪水的预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