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与增强磁共振在乳腺结节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shuang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实时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与3.0T增强磁共振在乳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120例病灶同时进行增强磁共振检查,按病灶大小分为<10mm组,10-20mm组,及>20mm组.应用Mylab Twice超声仪,线阵探头频率4-13MHZ,造影探头频率3-9MHZ,造影剂为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Sonovue,肘静脉团注2.4ml,磁共振对比剂 Gd-DTPA,仪器采用德国Siemens Trio Tim 3.0 T 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乳腺专用8通道相控阵线圈.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或粗针穿刺结果对照.采用ROC曲线计算常规超声、常规超声联合造影、增强磁共振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与增强磁共振评估结节的一致性采用Kappa统计量考察.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20例乳腺肿块中良性肿块46例,恶性肿块74例,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ROC曲线下面积为0.936,敏感度为90.14%,特异度为95.92%,增强磁共振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敏感度为88.73%,特异度95.92%,诊断价值较一致.两者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P=0.251).两者对乳腺结节评估具有一致性,Kappa值0.803,P=0.000.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与增强磁共振在肿块增强形态学特征上(增强后均匀性、肿块大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超声造影快进快出型与增强磁共振洗脱型在良恶性、恶性组及良性组间均无明显一致性,kappa值<0.20,曲线类型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检查对乳腺肿块的BI-RADS 分类较单纯常规超声更为准确,在超声探测到目标病灶基础上,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与增强磁共振在诊断乳腺病灶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成为增强磁共振的补充检查手段,为提供优化检查手段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不同管电压、管电流条件下的水模图像噪声和辐射剂量曲线,从而找到准确的迭代重建低剂量CT的扫描参数.方法 依据管电压分别设置为80kV、100kV、120kV,参考管电流依次设置为700mAs、650mAs一直到50mAs,找出最佳相同噪声下最佳的低剂量扫描方法.其次,搜集240例拟行全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根据BMI分为两组,A组BMI为18.5~22.9kg/m2,B组BMI为23~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在锁骨内固定取出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我们对26例(31肩)锁骨骨折术后患者行关节镜下锁骨内固定取出术.全身麻醉,予肩关节适当推拿、松解.锁骨钢板两端各做-0.5公分切口,紧贴钢板剥离软组织,制作工作腔隙,用含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充盈工作腔隙,充分利用皮肤的延展性,交替应用两切口,在关节镜直视下取出螺钉,扩大远端切口,抽出钢板.
[目的]:目前在创伤病人特别是高能量损伤的病人中,骨折不愈合仍时有发生。股骨干骨折不愈合对病人而言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学问题,长期不愈合可导致病人行走障碍,不能工作,再次手术及严重的心理社会问题。介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多种方法。[方法]:手术治疗方法:包括髓内钉动力化,接骨板,外固定,更换钢板;辅助治疗措施:如电或超声刺激,自体骨或异体骨植骨,BMP,带血管蒂植骨。
背景:腓肠肌挛缩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且手术松解术式众多,但不同术式的具体松解效果和松解后稳定性的对比目前尚未明确。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构建腓肠肌挛缩的新鲜标本模型,并对比三种常见腓肠肌松解术式的效果。方法:我们使用低温可塑板材制作的垫片放置于新鲜标本股骨髁与胫骨平台之间,通过调节垫片厚度来模拟不同程度的腓肠肌挛缩。
目的:探讨应用陶对陶界面(三明治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疗效。方法:2001年4月至2009年7月采用三明治衬垫髋臼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53位患者163例髋关节,男88例,女75例;其中无菌性股骨头坏死41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关节强直12例,骨性关节炎22例,创伤后关节炎10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30例,类风湿关节炎7例,股骨颈骨折34例,其他7例。手术入路均为前外侧Hardinge入路。
目的:明确股骨颈骨折患者入院时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在营养风险评估上的可行性;探讨老年患者营养状况改变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纳入20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结果分析,年龄70-95岁,平均81.27岁,均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根据MNA评分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潜在营养不良组和营养不良组,研究各组MNA评分与血清学指标(TP、ALB、PA、TRA、TLC、TLP和Hb)之间的相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比较Wallis植入术后即刻与Wallis术后棘突发生骨质吸收后的生物力学改变对腰椎手术节段及相邻节段的影响.方法:建立L3-L5腰椎有限元模型(Lumbar模型),经与文献结果对比验证有效性后分别建立2种手术模型,包括Wallis植入术后即刻模型(Wallis模型),Wallis植入术后一年发生棘突骨质吸收的模型(Wallis-BR模型).分别对三者L3椎体上终板施
目的:观察PTH[1-34]预防钛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效果.方法:分组:选取12周龄雄性大鼠18只,体重450±20g,随机平均分组:空白组,颗粒组,实验组.模型建立:1.钛棒:长10mm,直径1.5mm;钛颗粒:平均直径3.0μm,93%<20μm,内毒素<0.25EU/ml,用含有双抗和大鼠血清的PBS配制成浓度为1.2×108/ml的悬液.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侧弯的护理新模式及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我科收住的38例成人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分为健康信念模式组和整体护理模式组,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及各自侧重点,予以患者专科护理。比较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日、恢复状态、远期并发症等区别。
目的 探讨MR不同扫描位置对回盲瓣的显示能力,及MR cine成像序列在回盲瓣检查中的价值. 方法 健康志愿者22名,接受1.5T GE HDx MR检查,进行冠状位、横轴位、斜冠状位FIESTA序列扫描和回盲瓣的MR cine序列扫描.所有检查者均进行冠状位和横轴位扫描,图像显示两瓣膜结构为成功显示.如果冠状位不能显示回盲瓣结构,则增加斜冠状位扫描.MR cine序列在回盲瓣显示的冠状位或斜冠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