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CTV成像方法的对比分析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tus3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肺动脉栓塞主要原因之一,不及时治疗将导致栓塞后综合症,可见对静脉血栓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有重大意义的.MSCT静脉造影已成为一种无创性的可靠的影像检查技术.造影方法可分为间接法和直接法两种,下肢静脉造影的图像质量与静脉血管的对比剂浓度、对比剂注射方式、扫描延迟时间和扫描参数及图像重建方法等因素有关.本文采用间接法和两种不同对比剂注射延时扫描时间的直接法进行对比观察,探讨较为安全且简便、理想的CT下肢深静脉造影技术方法. 方法:搜集2013年8月-2015年10月怀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56例,平均年龄(53±16)岁.按扫描方法不同分为三组:A组20例采用间接法,是经右上肢肘正中静脉注入高浓度大剂量对比剂,经循环时间延时后扫描;B组17例采用直接法,扫描延时时间与稀释对比剂注射时间相同,C组19例使用直接法,其扫描延时时间通过检测下腔静脉密度R函数曲线变化来确定. 结果:3组患者采用不同扫描方法,不同部位在相同位置测得下肢静脉CT值的对比分析结果及3组组间CT值对比分析结果:3组方法下肢静脉的CT值差异通过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3组组间CT值差异通过t检验,除了B组和C组只有股静脉CT值差异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组间不同部位CT值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下肢静脉图像质量分级比较结果及统计学比较结果见表5,3组各部位图像质量分级通过卡方检验,除下腔静脉外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间接法下肢静脉回流时间因个体差异不易准确把握,小腿静脉显影差,明确静脉血栓困难;直接法可清晰显示下肢小腿静脉的血栓情况且均可有明确诊断,对已腘静脉以上静脉显示延迟时间掌握不当易出现对比剂沉淀分层现象影响诊断,最优延迟时间应为47s.与间接法相比,直接法在髂静脉处的显影较差,对比剂有边流现象影响诊断,解决办法唯有通过提高对比剂注射速率.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实践,确定最佳成像速率而不会导致下肢血栓脱落.
其他文献
针对磁悬浮控制敏感陀螺(MSCSG)转子偏转通道强耦合以及航天器姿态测量过程中受扰失稳问题,提出一种磁悬浮转子偏转解耦抗干扰控制方法。首先分析了转子两自由度偏转耦合现象,设计了基于状态反馈的解耦控制器;然后建立了MSCSG在姿态测量过程中航天器的姿态运动对磁悬浮转子产生干扰力矩模型,采用自抗扰控制器(ADRC)抑制磁悬浮转子的外部干扰;最后,对所建立的扩展状态观测器(ESO)跟踪性和系统稳定性进行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中,不同感兴趣区(ROI)的选择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方法:对50例疑诊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进行256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其中A组感兴趣区位于右心室,B组感兴趣区位于右心房。触发阈值均为80Hu,其他技术参数相同。采用双盲法对两组CTP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B组图像中23例肺动脉强化明显,肺静脉不强化或少量强化,占92%,图像质量满意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途径或方式给予雷替曲塞对实验兔肝功能、组织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临床局部应用雷替曲塞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势. 方法:将新西兰白兔25只随机等分为外周静脉注射、肝动脉灌注、肝动脉碘化油栓塞、肝动脉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及肝脏直接穿刺注射5组, 每只兔均给予临床等效剂量(0.17mg/kg)的雷替曲塞注射液.抽取实验兔给药后的5、15、30、60、120及180分钟的静脉血用于肝功能及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PNCL)后肾动脉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肉眼血尿患者19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肾动脉造影,确定肾动脉出血部位及程度,行超选择性插管至肾动脉出血部位选用明胶海绵颗粒,聚乙烯醇颗粒,弹簧圈或微弹簧圈等栓塞材料进行肾动脉栓塞。 结果 19例患者肾动脉造影全部阳性,
目的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某些血管构筑相关因素及既往出血史是已经肯定的AVM出血危险因素.本文通过与DSA及常规T2WI序列比较研究,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eighted image,SWI)对AVM血管构筑相关危险因素及陈旧出血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经DSA确诊AVM已行
目的:探究产科规范化护理对提高胎膜早破母婴安全性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100例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通过随机排序,将之平分为每组50例的2组,即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产科规范化护理),收治时间为2020.1-2020.12。分析在分娩方式和母婴并发症上,两组的差异。结果:在顺产率组间比较中,观察组较高于对照组(P<0.05);在母婴并发症总发生率组间比较上,观察组(4.
目的:对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受累内脏缺血情况分析,探讨内脏分支缺血细化分型在主动脉夹层受累脏器缺血腔内治疗术中的指导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间我科收治确诊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2例(男28例,平均年龄51.6±10.1,32~70岁),收集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基于Nagamine分支灌注不良分型,回顾性分析术前胸腹主动脉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在痉挛性双瘫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43例痉挛性双瘫及41例正常儿童的脑MRI和DTI数据,选择皮质脊髓束经过双侧大脑脚、双侧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及压部为感兴趣区,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部分各向异性值(FA)、容积比率(VR)值;同时使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对痉挛性双瘫患儿进行临床分级. 结果:43例痉挛性双瘫中,Ⅰ级12例,Ⅱ级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联合亚甲蓝椎间盘内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将32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共38个病变椎间盘)在G型臂引导下采用局部麻醉用18G、15cm长穿刺针经安全三角穿入病变椎间盘髓核部位后,给予欧乃派克(造影剂)1ml+亚甲蓝1ml行椎间盘造影,明确责任椎间盘后插入600μm激光光纤,功率12W,脉冲持续时间1S,间隔时间1S,总能量控制
目的探讨闭合冲洗内植物再利用治疗四肢内固定术后感染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10月~2011年12月间,我院骨科收治的内植物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65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从2005年10月~2008年4月,采用彻底清创、术后用闭合冲洗引流和全身静脉抗菌药物治疗.研究组34例,自2008年5月~2011年12月,在术中彻底清创后将原内植物高压蒸汽消毒后利用重新固定,术后用闭合冲洗引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