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费者对秦腔展演空间的感知与认同研究--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和易俗社为例

来源 :2016年中国人文地理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u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文化地理学视角下,对文化空间的研究正从宏观走向微观。戏曲地理是文化地理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选取陕西省西安市内风格不同的两家代表性剧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和易俗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从文化消费者的角度,研究其对不同类型剧院的感知与认同差异。结果 表明,两所剧院实体空间构成要素风格迥异,文化消费者分别对研究院的功能性和易俗社审美性形成了强烈认同;文化消费者对两家剧院的演出内容感知均是对秦腔的感知,并通过感知形成了对陕西地方性认同和对个人身份的认同;文化消费者对两家剧院的主要演员均给与了较高评价,并通过对其他观众的感知实现了对自我和对观戏群体的认同。
其他文献
基于1993-2009年电力数据,探讨了中亚地区的电力发展情况及各国的电力生产与消费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中亚五国的电力总产量先降后升,到2009年达1718.17亿kW·h,电力产量波动主要受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影响,哈萨克斯坦近年电力产量占中亚五国总产量的40%以上.(2)中亚五国的电力消费情况随电力生产的变化也先降后升,到2009年为1501.17亿kW·h,哈萨克斯坦电力消费量和人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和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等指标,分析了新疆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时空差异。结果 表明:(1) 2000-2011年间,新疆生态足迹呈现递增趋势,但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造成生态赤字严重。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上升趋势明显,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2) 2010年各地州市生态可持续性与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呈现较强的空间差异性,按照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赤字水平,将新疆划分为四大区域:生态盈
本文采用尺度方差、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空间马尔科夫链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对1996-2013年华东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及经济发展的驱动因子进行时空动态分析。尺度方差研究表明地级市尺度对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贡献份额较大,是华东地区区域发展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的核心尺度,也是本研究所选择的空间尺度;通过核密度估计分析,1996-2013年,市域GDP差距呈波动上升的趋势,1996-2005年相比
产业结构变动、升级将会引起就业结构变动进而对城镇化的质量和速度产生影响。在工业化推动城镇化最为明显的老工业基地地区,人口就业取向导致老工业基地就业结构稳定,进而导致城市活力和创新性不足的问题。辽宁省作为典型的老工业地区,在目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发展陷入低速增长阶段,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本文从辽宁省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就业演变入手,通过建立误差向量修正模型(VEC)
基于产业变迁的内涵,通过K-均值聚类把我国沿海11省份1996~2013年海洋经济份额变动情况划分为三个阶段,并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不同阶段驱动各沿海省份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及其变迁规律进行分析,以此分析各沿海省份海洋产业与海洋经济空间格局相互作用的变化趋势.主要结论如下:①1996~2013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份额上升比重较为明显,而长三角地区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我国海洋
耕地撂荒已经成为四川农村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主要表象,是农村人地关系中的新命题。四川受云雾、光照等条件影响,卫星遥感影像获取的信息量和产品的合格率均较低。受地形影响,盆周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地块破碎化程度较高,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可获取田块尺度的信息,实现高精度研究。基于对>61研究区(1km2/个)的撂荒地调查(收回有效样本50个),分析在不同地貌类型区(盆周山区、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川西高原、川东
当前,中国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正值国家海洋战略主导的扩张期而快速变化.利用动态度和不平衡指数对1996-2013年中国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引入区域重心定量描述1996-2013年中国海洋产业及海洋经济重心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广东、山东、上海海洋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居于领先地位,浙江、江苏、福建、天津、辽宁处于中等水平,而河北、海南、广西与其他省份相比处于劣势地位.从全国层面看,海洋
基于海洋经济系统稳定性的内涵,从抵抗力和恢复力两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估模型测算了中国沿海11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的海洋经济系统稳定性指数,结果表明:①中国海洋经济系统稳定性指数2001-2013年间变化幅度较小,2003年和2009年前后出现明显波动;②中国海洋经济系统稳定性的地区差异明显,广东、山东海洋经济系统属于高度稳定,上海、浙江海洋经济系统属于较高稳定,天津、福建、江苏海
根据中国大陆地理结构演化的规律,进一步论证了克鲁格曼提出的两个本性的存在性,并且根据新的发展提出存在第三地理本性。三个地理本性的依次出现带来地理结构的进化。结合三个本性论证了三个地理学定理的存在性。
本文以我国285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研究了地理距离对市场潜能空间格局纹理与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1)市场潜能空间分布体现了我国“中心—外围”空间格局,外围地区比中心地区对地理距离衰减更敏感。(2)市场潜能空间格局纹理随地理距离增加先变细后变粗,高平滑型纹理地区以相互溢出为主,凸起型纹理地区以单向集聚为主,凹陷型纹理地区可能会产生需求回流或转移,低平滑型地区难以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