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高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安全隐患与干预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ker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骨科高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安全隐患与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骨科行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150例,分析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实施干预措施,观察实施干预前后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早期康复训练中安全隐患主要包括对患者的情况评估不足,护患沟通不良,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不到位以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护理干预后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骨科高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安全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心理支持病人的焦虑程度越重,疼痛程度也越重。应尽量陪伴病人,允许并鼓励病人表达内心的感受,并对其感受表示理解;使用治疗性触摸或其他方法解除病人身体的紧张度,协助病人精神放松;指导病人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让其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此外,在进行任何可能会引起疼痛的处置前都应告知病人,让其有思想准备,帮助病人摆好舒适姿势或体位,使肌肉松弛,减少可能产生疼痛的肌肉阻力。
会议
目的:探讨腰骶干神经在骨盆骨折移位后产生的神经功能变化。方法:利用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动物取侧卧位固定于实验台,前方利用髂腹股沟入路显露骶髂关节,后方显露骶髂关节。切断韧带造成骶髂关节脱位。将髂骨固定于自制的夹具上进行外旋、向后、向上牵拉。远端坐骨神经处放置记录电极进行神经信号记录。另一通道连接压力感受器,刺激足底感觉感受区域,记录引发神经放电的压力值。结果:成功建立骶髂关节脱位动物模型。神经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心理干预的效果,使患者最大限度的康复,让患者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提高生存质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将2011年7月-2012年6月需要住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5例。按AO分型,其中A(压缩型)19例,B(屈曲牵张)型16例,C(旋转移位型)10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20-69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7例,高中15例,初中9例,小学10例,文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密固达)100ml:5mg静脉输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的200例静脉输注唑来膦酸注射液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进行用药期的综合护理,用药前予1000ml生理盐水水化,并与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用药前予常规口服解热镇痛药乐松,后予唑
目的:观察依据肌筋膜触发点理论治疗非特异性急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中医骨科诊疗中心住院的急性腰扭伤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患者根据肌筋膜触发点理论的疼痛模式,采用针刺腰方肌触发点的方法进行治疗,每两天治疗一次;对照组患者采用干扰电疗法进行治疗,每天治疗一次。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天后、3天后的VAS评分改善
目的:建立成年人正常腰椎2-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选择24 岁男性志愿者1 例,自腰椎1 至骨盆水平进行薄层CT 扫描,获得577 幅水平截图。将扫描的数据资料导入到Mimics 软件中,通过阈值划分、区域增长、蒙版编辑等处理后生成三维表面模型。再导入SolidWorks 逆向工程软件构建实体模型,再导入到HyperMesh 软件中划分四面体网格,按照解剖部位和形态建立终板、
目的:探讨经后方入路踝关节镜治疗距后三角骨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9月至2015年12月,对12例距后三角骨综合征患者进行后方入路踝关节镜治疗.其中男9例,女3例;右侧8例,左侧4例;年龄24~57岁,平均30.4岁.致伤原因:7例为运动损伤,3例无明确致伤原因,1例为摔伤.其中11例接受了12周以上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1例为距后三角骨的急性骨折,伤后1周手术.手术前后根据美国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结合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MIPPO)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9月—2015年5月我科收治3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于胫骨内侧建立皮下隧道,将钢板置于骨膜外,闭合间接复位或者有限切开复位。结果:随访10月—28月,平均18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5—37周,平均25周,按照Johner-Wruhs评价标准,优18例,良
目的:研究改良反斜形切口配合螺钉松质骨治疗股骨后髁冠状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40例股骨后髁骨折患者的资料分析改良反斜形切口配合松质骨螺钉治疗股骨后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男性31例,女性9例,年龄22岁~66岁,车祸伤29例,跌伤11例.40例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移位,术后1周、3周3、6个月复查x线明确治疗效果.
目的:通过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护理,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避免并发症.方法:选择我科室小儿骨科2014年1月~3月共30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前注意观察和预防早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积极进行心理调护,正确评估全身脏器功能,术后加强生命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肢感觉、活动及肢端血运情况,体位摆放,石膏固定护理及正确功能训练指导.1)剧烈疼痛:一般止疼剂不能缓解,晚期严重缺血后神经麻痹转为无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