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KAP9.2基因多态性研究

来源 :2010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lservermainten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KAP9基因家族角蛋白相关蛋白9.2(KAP9.2)是超高硫角蛋白相关蛋白基因家族中的一员,可能在连接中间微丝角蛋白中起重要作用。研究通过DNA测序和PcR-RFLP技术对KAP9.2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AP9.2基因在286位存在T/C突变。该突变位点能够被Pst Ⅰ识别并切割,在785个内蒙古白绒山羊、212个陕北白绒山羊及239个奶山羊个体中均出现TT、TC、CC三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047,0.519,O.434;0.180,O.592,0.228;0.431,0.544,0.0251。T和C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07,0.476,0.703和0.693,0.524,0.297。χ2检验表明3个山羊品种在KAP9.2位点上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T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绒山羊和奶山羊中差异显著(P<0.05),C等位基因为绒山羊的优势基因,揭示该等位基因可能与绒性状有关。
其他文献
为明确苹果全爪螨在苹果树冠不同方位结构内的时序空间格局,采用不同方位结构内随机取样的方法调查害螨数量。应用3种聚集度指标和1wao法、Taylor幂法则,分析2007年5-11月份苹果全爪螨在苹果树上的分布型及其变化动态。明确该螨在苹果树冠上,大部分方位和调查日内的空间格局符合负二项分布,分布呈聚集型,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并且个体群随种群的扩散和密度的升高而增大。其聚集强度在树冠东
2008年3月以来,果园安装了2盏佳多频振式杀虫灯,经开灯试验,表明该灯具有诱杀害虫种类多、数量大,可以大幅度压低虫口密度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现对试验情况进行整理。指出频振式杀虫灯系利用害虫较强的趋光、波、色、味特性,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加以色和味诱杀成虫扑灯,灯外配以频振电压网触杀以达到杀灭成虫、控制危害的目的。
对小麦-苹果相邻种植的苹果园食蚜天敌种群结构、发生数量和种群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果园食蚜天敌种群结构分4大类,分别是瓢虫类、食蚜蝇类、寄生蜂类、食蚜螨蛛类。种群动态变化曲线为典型的抛物线图形,种群发生始期为5月5-15日,高峰期为5月30日,末期为6月10-15日;种群的重建过程取决于果园定居天地与麦田迁徙天地共同作用,种群重建、发展、瓦解3阶段明显,主要是农作物种类构成简单所致。
通过对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盘龙区松华乡梨园进行主要害虫、天敌的组成与数量特征的调查发现:该区域有害虫6目26科49种,主要害虫有梨二叉蚜、蝽类、梨眼天牛、刺蛾等;梨树树冠上天敌种类有5目6科17种.梨园植被上天敌只有4目4科6种,主要为瓢虫、食蚜蝇、草蛉、螳螂和捕食性蜘蛛;天敌与害虫之间有明显的时间与数量的跟随关系,天敌对害虫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进而为下一步制定水源保护区果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提
从严格密封温室的盆栽巨峰葡萄根系、寄生的根瘤蚜和周围土壤中分离获得17株共生细菌,并对其16S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自17株分离细菌的16SrDNA均扩增出1500bp左右的片断,通过与Genbank上已知同源性较高细菌的16SrDNA部分序列对比,利用DNAstar软件绘制了系统发育树,初步确定了这17个共生细菌分属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巨大芽孢
梨茎蜂是危害梨树的主要害虫。其成虫以产卵器锯断梨树新梢产卵的方式危害梨树,影响幼树树冠扩大和整形,造成建园困难,影响树势与产量,使梨树生长受到很大影响。通过几年来的研究,探明梨茎蜂在沧州梨产区的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并研究制订了梨茎蜂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梨果主产区应用后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通过人工室内饲养天敌塔六点蓟马,在早春到苹果园以天敌:叶螨为1∶50的比例释放以后,释放区塔六点蓟马数量明显增加。释放塔六点蓟马4周以后,释放区达到平均百叶1.8头左右。无喷药对照区塔六点蓟马平均百叶为0.4头,喷药对照区的塔六点蓟马数量为平均百叶0.2头左右,塔六点蓟马释放区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区。释放天敌区叶螨数量增长缓慢,释放后4周百叶为10头/百叶,无喷药对照区为26.3头/百叶,释放以后对叶
家畜的繁殖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闭性状,不仅受微效多基因控制,而且还受一个或几个主效基因的影响。在绵羊繁殖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对主效基因的寻找和判定上,筛选对绵羊多胎性状和季节性繁殖具有显著效应的主基因,从而来提高绵羊繁殖性能。本文对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BMPR-IB)进行介绍,简述了BMP15基因和BMPR-IB基因对绵羊繁殖性能的协同效应。指出开展我国地方绵
陕北白绒山羊的育成为中国绒山羊大家族又添新秀,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做出来重大贡献。但是在品种育成后一段时间内,专业性的选育工作几乎处于一种停滞状态,陕北白绒山羊出路在哪里,引起在陕北从事多年的养羊工作者以及关注陕北羊产业发展的人士深虑。本文对陕北绒山羊育种现状进行介绍,简述了选育方向及主要内容。
目的:文章宗旨是了解山西省地方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山西省4个地方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基于等位基因组成及频率,运用群体遗传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依据标准遗传距离(DS)和Nei氏遗传距离,分别构建UPGMA系统发生树。结果:4个地方山羊品种共检测到等位基因(Na)67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94~6.05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