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根螺钉系统加腰椎螺纹状植骨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远期疗效分析

来源 :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ING0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将椎弓根螺钉系统(RF)和腰椎螺纹状植骨融合器(BAK)联合应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1996年10月~2001年12月共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26例,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系统作滑脱复位后加用单枚腰椎螺纹扶植骨融合器后斜向植入作椎间融合固定.结果:26例全部顾,平均26个月(8~50个月).均达到临床愈合.20例术后腰腿痛完全消失,6例明显缓解.影像学检查显示,26例腰椎滑脱全部解剖复位,腰椎螺纹扶植骨融合器无移位,1例椎弓根螺响动,椎体间达种临床融合.结论:该手术可以解决单独使用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症术后折钉和滑脱复发的问题,使腰椎滑脱复位、神经减压、椎间融合一次完成.腰椎螺纹扶植中骨融合器做椎问融合,有效的增加腰椎固定后的初始强度,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和力学功能,利于马尾神经和神经根的充分减压,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自1954年Verbest首先报告腰椎管狭窄症以来,人们对此病症的认识不断地提高.通常将腰椎椎管分为中央椎管,侧隙窝和神经根管三部分.临床常见的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症状如间歇性破行,双下肢麻痛—侧重—侧轻,症状多体征少等究竟是由何部位狭窄引起的?为此,本文对62例最常见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的症状与体征、CT扫描和那见作了详细的分析,发现上述典型的症状主要是由侧隐窝狭窄引起的.
本研究拟以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几何学变化及稳定性分析为基础,明确撞击能量与几何参数、几何参数变化与生物力学的相互关系,为评判脊柱损伤程度及稳定性变化提供相应的客观标准,为治疗中采取适宜的生物力学方法提供确切的实验依据.
目的:分析以臀痛为主的腰痛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手术治疗以臀痛为主的腰椎间盘出症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随访2年4月,优良率92.9﹪,无差者,结论:对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臀痛者,应高度怀疑腰椎间盘突出症.确诊后,保守治疗无效,应考虑手术治疗.
本文介绍了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法与中药疗法的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其疗效比较满意,并对治疗中应注意的事项做了分析讨论.
目的 探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了10年来收治的100例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的病例,经复查原始X线颈椎侧位片,并按照颈椎管矢状中径与颈椎体矢状中径比值法进行重新测量.其中手术病人24例,前路手术8例,后路手术16例.结果 100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中,有3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前路手术随访3例中,有2例加重,再行后路手术后明显改善;后路手术随
自1992年1月以来为14例全椎板切除的患者保留了棘突、棘上棘间韧带.本组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22~64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1.5年.L4~5椎向盘突出6例、L5S1椎间盘突出4例.腰椎管狭窄4例.手术显露病变部位椎板及黄韧带,棘突从根部切断,从L5S1间隙切断韧带,将切断的棘突连同韧带整体旋转90°,拉向切口上方,再行椎板及黄韧带切除、髓核摘除、侧隐窝扩大,神经根管减压术.手术完成后
本文介绍了采用自体悬吊单摆牵引为主并配合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临床应用其疗效显著,并简要探讨了治疗机理.
目的:对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提出必须重视建立脊柱的稳定性.方法:先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固定,再行前路病灶清除、神经减压、植骨融合手术.结果:自1998年以来的18例患者中16例获得十分满意的疗效,1例后遗部分神经压迫症状,1例复发.优良率达到89.1﹪.结论:术前、术后的正规系统抗痨治疗,术中彻底清除病灶和有效可靠的脊柱稳定性是保证脊柱结核治疗的关键.
目的 总结大腿骨筋膜室综合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对6例大腿骨筋膜室综合症病人的诊治及相关解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病人全愈,保全了肢体.结论①大腿骨筋膜室综合症发生较少,但不能忽视.②早诊断、早治疗,对本病恢复至关重要,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是最重要治疗手段.
本文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包括: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发生可能性的关系,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程度的关系,椎管狭窄与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