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诊断57例乳腺癌回顾性分析

来源 :全军第十六届放射医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king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方法:经过病理诊断的乳腺癌57例,回顾性分析X线表现.结果:乳腺癌的X线主要表现为小于临床触诊的肿块、恶性钙化、非对称性局限性或弥漫性致密浸润影、结构紊乱.结论:乳腺癌可以出现多种X线表现,其中小于临床触诊的肿块、恶性钙化是乳腺癌的基本X线征象和重要的诊断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 对知情并同意的单采献血者,分别于献血者采前、采集中血小板采集量为50%时、采集后10-20分钟采集外周血1ml,使用Sysemx Poch-100i全自动血球计数仪进行血液检测,并收集数据。
目的 本研究探讨不同贮存时间对悬浮红细胞中精氨酸酶水平的影响及悬浮红细胞中精氨酸酶的可能来源。方法 ELISA法检测不同贮存时间悬浮红细胞和对照血浆中精氨酸酶水平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比色法检测不同贮存时间悬浮红细胞和对照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水平;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贮存时间悬浮红细胞中精氨酸酶水平与游离血红蛋白水平及MPO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某些炎性疾病、肿瘤的发生有关.本研究就TNF-α-308G/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原发性肺癌易感性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高通量TaqMan-MGB探针技术对TNF-α-308G/A位点,即rs1800629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比较447例中国健康对照者和25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基因类
化疗在老年晚期肿瘤患者重要治疗手段,中医药在提高化疗患者体能状态和降低化疗毒副反应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分析近年来中医药防治化疗毒副反应及提高化疗耐受性实验研究,中医药在降低化疗毒副反应中应用广泛,但疗效评价指标不能反应中药整体作用的特点.总结老年患者证型特点,结合我们临床经验,引进目前生物电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提出中医药提高整体化疗耐受性及防治化疗毒副反应联合生物电大数据采集分析技术检验中药疗效的新思
目的:研究扶正解毒方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面标记转化的影响,揭示扶正解毒方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介导的肿瘤微环境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IL-4对RAW264.7细胞进行体外活化并与小鼠前胃癌MFC细胞共培养,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以扶正解毒中药含药血清对TAM进行干预,运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在12h、24h、36h、48h时检测扶正解毒方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的影响;运用荧光免疫PCR技术检测扶正解毒方干
目的:观察新加良附方联合5-Fu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肿瘤组织中Fas及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移植性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5-FU组及新加良附方高、中、低剂量组、联合给药组(新加良附中剂量+5-FU组)6组.连续给药10d,计算肿瘤抑制率,检测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联合给药组抑瘤率为65.28%,
目的:研究天南星总黄酮纳米凝胶外用对walker256骨癌痛大鼠模型的可能镇痛作用及其对骨结构的影响.方法:1. 150-180g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空白组、天南星总黄酮纳米凝胶组、扶他林组、唑来膦酸组.每组9只,给予相应的提取物凝胶或空白凝胶外用或唑来膦酸腹腔注射,在造模前后观察大鼠的机械痛及热痛觉敏感变化,造模后观察四足承重变化.2. 造模后23天取大鼠患侧胫骨行HE染色验证模型,行
目的:回顾性分析B超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5cm肝癌临床疗效初步分析.方法: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集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治疗肝内病灶大于5cm的肝癌患者,先后行TACE治疗,期间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术后病人定期复查AFP、CA199及B超检查、CT或MRI扫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肿瘤影像学改变.结果:
小细胞肺癌极易发生远处转移,其中以脑、骨为最常见.中医认为,正虚邪盛则病进,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虚骨弱则癌毒侵袭,进而发生脑、骨转移.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健脾补肾既可扶助全身之正气,同时肾强则骨壮且髓海充实.所以,中医治疗应以健脾补肾、解毒抗癌为主线,兼以调理其它脏腑之功能,从而达到防治小细胞肺癌转移的目的。
目的:观察黄芪猪蹄汤治疗肿瘤患者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黄芪猪蹄汤治疗组25例及人血白蛋白对照组24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白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A/G)、前蛋白(PA)、血红蛋白(Hb)的变化和症状体征变化,评价疗效.结果:在临床和体征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T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