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于肺孤立性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双能量虚拟平扫与平扫在肺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相关性及在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自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行胸部CT增强检查的64例肺部孤立性结节病例纳入本研究.使用德国Simens第二代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首先应用双能量模式(管电压分别为100KV和140KV,层厚5mm)对肺内病灶进行局部平扫,而后利用高压注射器以3.0ml/s的速率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碘海醇(300mg/ml),注射量为1.5-2ml/kg,注入对比剂后25s、90s、120s、180s行双能增强扫描.选择“Liver VNC”模式得到碘图及虚拟平扫图像.分别测定平扫及虚拟平扫图像中病灶的CT值. 结果:虚拟平扫与平扫CT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结论:虚拟平扫与平扫在SPN诊断中的相关性性较高,有望替代真正的平扫,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 目的:比较双源CT多期增强扫描及双能量扫描碘图对于评估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同第一部分.分别测定平扫及各期强化的CT值,强化值及峰强化时间、绘制时间密度曲线、测定多期增强图像中碘图中病灶的CT值,及多期平扫及强化融合图像中病灶的CT值. 结果:1、恶性结节、炎性结节及富血供良性结节的强化峰值明显高于其他良性病变. 2、峰强化时间良恶性结节有显著性差异(P<0.05),良性结节峰值出现时间早于恶性结节. 3、良恶性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不同,恶性结节多呈缓慢持续上升型,良性结节呈平缓型或速升慢降型. 4、碘图CT值与强化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结论:1、强化峰值,峰强化时间以及时间密度曲线有助于SPN的定性诊断. 2、利用双能量技术可以实现强化软组织中含碘成分的分离. 3、碘图可以作为测定强化程度的可靠工具,可以提高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经右腋中线分别穿刺左右肝管治疗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79例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右侧腋中线入路左右肝管双侧引流,其中女45例,男34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4.5岁.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周分别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及肝功能指标(ALT、AST),比较血清胆红素下降、肝功能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统计学分析
Purpose To capture the evidence of inflammation dissipation and iron accumulation in MS lesions by observing lesions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change in value and range at various stages from quantitati
目的 探讨Inhance心电门控2D-TOF 血管成像技术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的血管病变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采用GE 3.0T超导型扫描仪,回顾分析应用Inhance心电门控2D-TOF 血管成像技术的盆腔及下肢周围血管成像及并行DSA造影的1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患者的血管成像.Inhance心电门控2D-TOF 血管成像技术:体线圈轴位扫描,FOV 42CM,矩阵256×192,NEX 0
目的 探讨急性外周动脉出血的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3年我科79例已行介入诊疗的急性外周动脉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介入疗效. 结果 79例急性外周动脉出血患者均行DSA检查,75例行动脉栓塞术,余4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未行栓塞术.75例介入治疗后66例出血立即停止,即刻止血率88%(66/75).56例平均随访30 d未再出血,且未出现相关严重并发症,失访
目的 探讨MR心肌灌注成像在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价值。 方法 收集行PCI治疗的患者54例,术前、术后均行心脏磁共振(CMR)检查,以术后新出现心肌灌注异常者为阳性,与患者PCI术中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评分进行对比研究,了解两种检查方法的相关性及一致性。 结果 54例患者CMR心肌灌注评价为阳性者10例,PCI术中TIMI评分阳性患者11例,其中1例为心肌无复
背景 六氯乙烷-氧化锌混合烟尘可导致急性呼吸道损伤及全身各器官迟发型损伤,本次收集7例急性中毒患儿,分析其肺部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表现。 目的 总结六氯乙烷-氧化锌混合烟尘中毒的影像表现转归及胸部表现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为六氯乙烷-氧化锌混合烟尘中毒指导临床诊治。 对象 7例急性中毒患儿,平均年龄12岁,男性1例、女性6例,其临床症状较重,其中4例进行过呼吸机辅助呼吸,7例均发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的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CTA在咯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45例因咯血来我院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是否行支气管动脉CTA将其分为A组(有CTA,26例)和B组(非CTA组,19例),分析两组相关参数的差异. 结果 45例咯血患者行DSA共显示责任动脉56支,其中支气管动脉45支,肺外体循环动脉11支;以DSA为标准,术前行支气管动脉CTA诊断的敏感度为94.12%,特异度为1
目的 放射治疗对治疗鼻咽癌比较敏感,疗效明显,早期五年存活率已经达到90%以上,鼻咽癌多集中在放疗后两年内,放疗后第一年复发,很少超过5年复发.故需要采用MR检查方法,特别是DWI序列监控鼻咽癌是否复发.由于DWI-EPI序列在颅底层存在严重的磁敏感性伪影,影响对鼻咽癌是否复发的诊断,本研究采用DWI-TSE序列,采用最小ADC值对鼻咽癌是否复发的评价. 材料与方法 临床诊断鼻咽癌放射治疗后20例
目的 分析乳腺MRI上伴导管扩张的乳腺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乳腺MRI对此类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正确率.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MRI上伴导管扩张的乳腺病变病例114例,分析与病变相伴的扩张导管数目、分布、强化特征及其与强化病灶的位置关系(Ⅰ-Ⅴ型).依据乳腺BI-RADS-MRI标准对良恶性病变的MRI表现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14例患者共检出120个乳腺病变
目的 观察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绩效考核办法在放射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4年1月起,甘肃省某三甲医院放射科依据医院优质护理背景下护理人员分层管理结合绩效考核要求,确定放射科护士工作范畴,制定科室护士工作岗位层级设置与岗位职责说明,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绩效考核办法.即护士绩效=岗位系数×岗位数×层级系数×质量考核成绩.以年平均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为评价指标,观察该办法实施后的效果.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