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环网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e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变电站内普遍采用双星型组网方案.该方案具有稳定可靠的优点,同时具有组网成本较高的缺点,全站的网线、交换机、装置网卡数量均需要双套配置.虽然采用环网方式可以大大节约组网成本,但是目前交换机环网协议无法实现零丢包技术,难以满足智能变电站的应用需求,因此,目前的环网技术条件下,智能变电站无法使用环网组网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硬件实现的零丢包环网技术,并通过实验方式对该技术的实际网络延时、丢包率等方面的性能同现有环网技术进行了细致的比较.
其他文献
在接地网设计过程中,由于缺乏地勘资料很容易留下设计缺陷,施工单位按图纸施工后测试接地电阻不合格现象时有发生.文中针对昆明220kV车家壁变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测试不合格的问题,通过分析和计算,提出增设深孔接地电极的具体改进方案.方案通过实施,最终获得接地电阻实测值与方案计算值相一致的结果.
针对直流润滑油泵启停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了汇总,并以此展开论述,制定了排查和处理的对策,提高了故障发生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提升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时间同步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更加重要.实现电力系统发、输、变、配、供、用的智能化,都离不开时间同步技术的应用.面向电力系统的应用需求,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将有利于规范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统的物理接口、数据接口;规范时间同步系统组成、准确度、守时性能、延时补偿指标;便于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统与被对时设备的互连、以及不同厂家时间同步装置间的互连,实现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
随着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对时间同步的要求有了极大的提高,对时间同步系统的技术指标进行规范和检测成为保障变电站稳定运行的重要工作.入网检验是验证一种产品是否满足该行业技术要求的权威认可,是电力系统对系统内采用的产品质量把关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标准的在检测中的应用情况的介绍,着重从合格判据和试验方法角度分析了检测应用中常见的问题,解读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关键点,为标准的宣贯和产
本文比较了智能变电站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采样值同步的两种方法:插值重采样方法和外部时钟同步方法,分析了这两种方法各自使用在智能变电站PMU装置的优势及不足之处.本文在探讨外部时钟同步方法后引出了IEEE1588对时方式,提出了智能变电站PMU装置采用GPS作为各PMU子站根时钟、站内采用IEEE1588对时的思路,并结合目前工程中常用的过程层采样值传输规约,给出了一种智能变电站智能PMU装置
本文针对PTP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现状,结合实际的产品开发、工程应用经验,对PTP技术在IED设备上实现过程中碰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有针对性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注意事项.
智能变电站建设给电力发展带来了重大变革,给电力设备及相应的测试仪器赋予了更多功能及智能化的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光IRIG-B/FT3自适应技术,可自动识别光IRIG-B码报文和IEC60044-8(FT3)SV采样值报文,方便扩展智能变电站测试设备功能,减少测试设备接口数量,降低设备功耗和成本,非常适合应用于智能变电站手持式测试设备,基于本文思想研制的手持智能变电站测试设备经多个智能变电站系统联调
介绍了电力光纤到户公共服务平台技术,以此为支撑,研究实现配用电侧信息自动采集、小区配电自动化、商户(居民)能效管理、智能家居与安防技术、一体化缴费方式、互动营销及社区公共服务的智能互动配用电技术实现和实际应用,不断拓展供电服务的外延和内涵.
输电线路长期运行在野外,随着电网的大规模建设,经常因为房屋建设、植树、修筑公路、产业集聚区建设项目等,造成对运行中的输电线路杆塔对地、对农作物、对房安全距离不足,必须进行移位改造.输电线路π型砼杆在整体平移改造过程时,如果导、地线在不允许割断重接、不降落地面,则其整体补强固定平移较为困难.传统的施工方法是在需要平移的砼杆最近的耐张杆塔,拆除松落杆塔上导、地线,中相导线耐张连接挂点,回抽中相导线,待
本文根据三电平PWM整流器的电路结构推导出其在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三电平电路每个空间矢量对系统功率的影响.根据PWM整流器的直接功率控制原理设计出适应于三电平的直接功率控制系统,并在传统功率开关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开关表,经仿真验证改进型的开关表在对于无功功率的周期性失调的控制及交流侧电流谐波的抑制上有较好的表现.